重阳节特别篇(1 / 1)

每个人的一生,小时候幻想自己快快长大,长大后想要努力留住青春,到了上了年纪的时候就会想起童年的无邪,想起青春的羞涩,想起那时候站在巅峰时的豪情万丈。老去的一天总会与我们缘起相遇,让我们珍惜眼前,身边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值得我们尊敬与报答的人。小时候他们是我们的寄托,我们长大了的时候,长大了我们是他们的依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九重阳是我们传统的道德约定,在今天,我们记得在他们健在的时候,把自己的孝心与祝福送到他们的身边,尊老爱幼不是一句形而上,需要的是身体力行,关了电脑,放下手机,送上自己的一点点心意,这是我们的义务,更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权利。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注:重阳糕:重阳糕亦称“花糕”,汉族重阳节食品。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敬老节,民间要蒸重阳糕孝敬老人。蒸重阳糕方法与蒸年糕相同,不过蒸糕要小一点,糕要薄一点。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这样制成的重阳糕,香甜可口,人人爱吃。因在重阳节食用而得名。南朝时已有。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制法因地而异,主要有烙、蒸两种,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夹馅并印双羊,取“重阳”的意思,现在仍流行。

茱萸: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佩茱萸,汉族岁时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

重阳节古今诗词

1.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

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

万里同悲鸿雁天。

2.蜀中九日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

3.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5.重阳席上赋白菊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

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

白头翁入少年场。

6.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7.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采桑子·重阳

*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最新小说: 我的情敌信息素过敏 公若不弃,愿拜为义父 我有一卷鬼神图录列表 契约成婚,总裁宠妻30天言晚 大道破天 遗珠放飞自我的带娃 武侠世界的慕容复慕容复东方晴 我家小师妹天下第一 女总裁的绝世兵王 从龙女开始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