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国经过长达五年的政策施行和建设国内开始有复苏迹象,经统计人口增长到了一百零五万,已经很少出现饿死人情况。长安由快马到各边郡的边县只需三天三夜时间。若有战事长安可以快速应对。中山国北边和匈奴接壤的边境本来不是很长,但是近几年由于匈奴不断的将草原各部落大肆吞并已经与中山国的国境线长达千里。匈奴势力越来越大,开始向中山国边境小部分地区骚扰,中山王借鉴北国的经验向边境移民,发兵器给边境百姓组织百姓平时为民战时为兵。
长安的粮仓也积累了不少粮食,政府各官吏也开始完善,上至三公九卿到县令乡长亭长都齐备。中山国在东方洪和陈化的辅助下,各级政务也有序处理,中山的子民们都过上了安定平稳的日子。只是北方一些边境地方时不时的会有小队的匈奴兵出没,中山王打算在这难得的停战时期出宫去巡察一下自己的疆土。
王后周菊监国,秦柯镇守长安,急调国舅周昌辅助王后处理国政。
中山王带了苏秦、姜灿几人和五百护卫骑兵一路向西北方而行。初秋的天气早晚都有些凉,有一些树的叶子都发始发黄,空气特别的干燥。姜灿、苏秦骑马紧跟王辇,五百护卫骑兵分作前后两队。
一连行进了十几天,中山王在路上每天都只是挑开车上的窗帘看看风景,也没有刻意去各城镇走访。走到一个叉道口,中山王下令下官道去附近村子看看,苏秦正要劝阻中山国就下了马车骑上一匹马一个响鞭当先就奔了出去,留下一众人在原地发呆。苏秦看了看众人,姜灿一声重呵,道“二队随我去护架!”,三十余骑向前追了去。
从这不少地方,一处处村庄竟毫无人烟,连鸡犬都没有一只。中山王的脸色微微一变,喊了声“停!”中山王下了马就一步步朝着土坯房走去,门前三仗见方都已经长了一尺多高的蒿草,屋子右侧人墙壁都裂开很大的缝隙,拳头都能放得进去用不了多久就会塌掉的。
“王上,我们还是走官道吧”姜灿道。姜灿知道住得上土坯房子村民家境还算得上中等,虽比不上地主也至少也是不会饿肚子的自耕农,如今门前荒草一片肯定是无人居住了。国中像这样的情况,这样的房屋何止千万,这样一路走下去怕是一年也到不了边境。
中山王没有理他,走到门前推开没有上锁的厚木板门,吱呀一声门被打开,门轴并没有卡死。中山王迈过小石板的门坎走进屋子,屋顶瓦隙间散下的阳光把正屋照得透亮,堂屋正墙上神龛上空空如也,但是墙壁上的方正的印迹说明曾经挂过神龛。堂屋正中放着一方小木桌,桌面已经开裂,只有板与板间的木榫还坚强的连接着桌子的整体。左右墙壁上各有五根钉入的木桩,应该是用来挂东西的,只上现在上面什么都没挂。正堂的内地面坑坑洼洼但是土却很结实也很白,看来这土坯房住人也有很多年头儿了,中山王看看地面的起伏的坑洼再看看屋顶瓦片的缝隙,轻轻嗯了一声。
中山王转头四顾,左右各有两间房,神龛墙左侧也开了一个小窄门,共有五间房,心想这家人口肯定有六七口。中山王沉思之时,铁甲的沉闷的声音传进屋来,护卫王上责任重大姜灿也迈过石板门坎紧跟中山王。
“咦!怎么有间房是猪圈?”姜灿指着左边进门的第一门房。中山细看之下果然是个猪圈,有些昏暗房间地面黑漆漆的但是露出了一个猪食的石槽,难怪这间没有房门门口还放个三尺多高的木架子呢。
接着两人又看了另外四间房,神龛左侧小窄门进去是个厨房,里面只有一灶一案一小木柜一水缸,也没有柴禾显然很久都没有做过饭了。还有两间也只有简单的床和桌子,只有右边第二间房里除了床、桌子外还有一个一丈多长宽三尺的躺柜和一个立柜,应该是家主的房间了。立柜里还有几件破烂的衣衫,有成年人的衣服也有小孩子的衣服。躺柜是封闭的,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不过猜想应该是装粮食的。
门外立了三十骑,一动不动似雕塑一般,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安静的小村庄。鸟儿叽叽喳喳在树间欢快的闹着,无人的村庄显得更加死寂。汪汪汪,汪汪汪,几声狗吠传来,门外三十余人都竖起了耳朵,一只一尺多高灰毛狗出现在十丈开外的一棵树下,对着众骑兵狂吠。一个什长亮出弓,搭箭拉弦,弓弦声逐渐紧促、沉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