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地诞生直至推移至现世时,无数年时光之中,就数春秋最为让人熟知。
于百姓,于平民,每家每户,千年历史之中春秋王朝最让人津津乐道,王朝的繁盛再至覆灭,从一个起点攀升至千年巅峰,再从巅峰跌落在了无尽深渊之中,春秋所带出的种种历史都是让人耳熟能详,也就是因为春秋这个鲜明的例子,让后世王朝君王引以为戒,对于春秋,无论褒贬,这个都是一个时代,一个文明的时代。
但在这个文明的时代之前,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时代。天地诞生孕育了子民时,这个时代才是真正书写智慧的时代,三教之时的贤者无数,每一位都拥有大智慧,对于天地的感悟,对于世界的改造都起到了基石奠基的作用,也是因为这些充满智慧的贤者,后世才能拥有一套大体完整规范的秩序,沿袭下来的习俗系统都是根据三教贤者的口述或是能够残留下来的古籍,这些无论在何时,无论于何人,都是珍贵,不可割舍的典籍。
曾经三教之中,有一处贤者论道学习的圣地,圣地之中,无数先贤在此互相学习探讨,将自我理念分享,将天地感悟互相交流,只可惜,这样繁盛美好的景象全部毁在了私欲之中。
因为
“正统”二字的诱惑,也是因为狂热愚昧的信仰,圣地被毁,先贤分派开始相争,一切在最后都化成了累累白骨,猩红血迹。
白衫儒生在他心中一直憧憬的是什么?从他站在了三教长河的巅峰下,站在了古老神秘的圣地之中,看着圣地之下的门生互相论道,你我分享,即便理念冲突,也会互相学习,互相改正,无论派系,也无论对错,所有的一切都在文明之中文明地进行,看到这样祥和繁盛的景象,这才是他所热爱的三教之时,问题之中,无论辈分,即便是他都会向在某个方面拥有极高造诣的晚辈虚心请教,这样的画面才是真正的三教画面,若不是佛道两门之首的私欲,三教如此美好和谐的景象又怎么会被打破,开始绽放的文明又如何会枯萎,若是不是这般,又如何会有春秋,如何会有十国后世。
白衫儒生存在了如此之久,从万年前到现在,肉身不朽,精神不朽,生命可以说是永恒的他为什么一直都站在这里看着孤城下的起落,为什么?
是因为,他想看到他们两人真的做错了,他们两人的私欲让后世陷入一片悲惨,所有的悲剧都是与他们有关,他站在这里至今不灭的原因就是这样,为了让他们两个知道,他们是愚蠢无知的,他们不配拥有门生,他们所作的一切都是极其自私残暴的。
他想要看到,看到现世之下再一次的太平盛世,人人安居乐业,没有争斗,没有冲突,一切都在理想的范围之中。
他停留无数年的执念就是如此,就是为了粉碎他们那愚蠢无知的信仰,告诉他们争斗了千年是这么的可笑无知,是这般地愚昧自私,因为他们的两人将天地搅乱,甚至死后也不让天地安宁。
“你说地不错,本座的愿望的确是这样,千年来的黑暗三教插了一手,也是三教做了一次大奸大恶之人,而本座至今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三教的过失,也是为了让他们两人看到,他们两人是多么地愚昧无知。”
“这就够了,既然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那就去做,而不是在等待,等待最恰当的时机,时机都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等待得来的。”
“春秋大帝冷笑一声,突然抬起双手,白衫儒生眯了眯眼。
“你想要的做到是窥探他们是否存在于这片天地,你所想做的就是将天地规则的塑定者召唤过来,询问他们两人是否还存在于这片天地之中,这一手本帝可以直接帮你。”春秋大帝抬起手掌时,寒风冲撞在白衫儒生头顶上停止旋转的漩涡,白衫儒生的眼神依旧眯着,心中的情绪开始有些莫名地变化。
因为,他很想知道,固执却又强大的两人是否还存在于这片天地之中,他们是否还是一样,为了争出个高低,为了
“正统”二字而打地头破血流。停歇不动的漩涡被掌风撞地零乱却又没有破碎,黑云愈发密集,孤城之上的光明也愈发地稀薄,直至无限的黑暗笼罩在孤城之中时,急速旋转的漩涡逐渐变地缓慢,一道温和的气息从漩涡之中轻轻吹出,朦胧的白光从漩涡之中缓缓洒落,白衫儒生眯起了双眼,经过了无数朝代的更替变迁,这是他第一次呼唤这个天地规则的塑定者,也是他第一次知道规则塑定者的真身。
春秋大帝见过甚至说两者之间发生过什么并不出奇,以这位大帝的性格为了所爱之人做些什么出格的事情都是在可以理解的范围之内,只是他不同,他之所以不想如此直接,也是怕被他们两个有心之人察觉,春秋大帝说地不错,有时候这般地扭捏只会让人按在原地无法动弹,恐怕那两人就是算到了自己是这样循规蹈矩的人吧,白衫儒生眯起了眼睛,望着漩涡之下白芒凝聚的朦胧身影,突然皱了皱眉。
“不是说过陈瑶一事已经了断,而我和你因果也应该割断,我是这个天地之灵,但你不是,你甚至不是这片天地之人,你唤我出来并没有任何用处。”白芒凝聚的朦胧身影依旧如当初那般背对着春秋大帝,声音也是一如既往地衰老。
春秋大帝没有言语,只是冷冷一笑。
“是我要你出来的。”白衫儒生此刻开声说道,望了眼眼前这个朦胧陌生的背影,不知为何,他总是觉得有那么些古怪,甚至说,心中没有一种预感,一种认可他是这个天地规则塑定者的预感。
情况好像与自己设想地有些不对,白衫儒生趁着说话时,扭头看了一眼春秋大帝,春秋大帝闭起了眼睛,脸庞依旧冷漠,但是在他的脸上没有看到任何的怪异,也就是说春秋大帝是相信他就为规则的守护者。
“尊者?”规则的守护者并没有转头,沧桑的声音平淡,有那么些起伏。
“我曾在从前观察过你,但你一直隐匿在孤城之中,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人,不参与世俗的纷争,也没有任何的争斗,我也自然而然地忘记了此事,但此刻与我设想地一样,果然你也并不是这个天地的人,而且一位尊者至少有五百年的寿元,你是十国之时的强者,抑或是哪个时代的先知?”
“三教圣人,儒门书生。”白衫儒生平静地回应,心中怀疑的感觉愈发强烈,甚至隐约之中带了点肯定。
规则的守护者,从天地诞生的那一刻便已经拥有,和三教同样久远的生物,每一代规则的守护者都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拥有智慧却没有感情的生命体,无数时代的记忆都会落在这些守护者的眼中,这些守护者便像是行尸那样,麻木地守护这片天地,用规则之力来灭杀违背规则的强者,也就是说,即便是现世已隔千万年后,它也必定知道自己的存在,从一开始活着,自己就没有掩盖自己的身份,有心之人想要知道,太简单,更何况是这个规范这片天地的守护者。
有些沉默。规则的守护者过了许久才嘶哑地开声:“三教之时的贤者,那一个充满智慧的时代,你呼唤我前来是想要了解些什么,那个时代最终的下场也如春秋那般悲哀可怜,也就是说,你想知道三教之时最强大的贤者是否还存活在这片天地之中?”
“不错,请守护者回答我这个问题,三教之时最强大的三人,儒释道三教之首,能够扭转天地的大能之人,我想知道佛门大圣僧,道门道尊是否还存活在现世之中,无论以何种形式,这片天地之中是否还残留着他们的智慧。”一个理所应当却是让自己难掩失望的答案。”死了,两个人都死了。”规则的守护者开声说道。
“天机不可泄露,但是尊者已经代表智慧和武力的极致,在你们面前想要掩盖些什么只不过是徒劳无功,但作为三教贤者的你也应该明白,浩劫之下没有任何幸存者,你所看到的就是理所应当的真相,两个最强的尊者身死道消,毁灭在浩劫之中,没有任何的瞒天过海,你也无需再问我这样的问题,至于他们的智慧的确被他们麾下的门生所学习融汇贯通,还有他们心中的理念,至今都存活在他们门生的脑海之中,所以才会有无数的争斗。”
“我明白了,多谢。”白衫儒生点了点头,很直接平静的回答,春秋大帝却是眯了眯眼,扫了眼白衫儒生,有些奇怪,眼眸瞥向守护者时,眸中的目光有些闪烁,目光深处之中却是带着一抹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