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什图语和波斯语:???????,意即“*教的学生”),或译塔勒班,也可意译为神学士,是发源于阿富汗坎大哈地区的*原教旨主义运动组织,属逊尼派。该组织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包括毛拉穆罕默德·奥马尔,都曾是乡村里的*教学者。该组织于1994年兴起,从1996年至2001年底被推翻前,曾统治阿富汗大部分地区。此后*分子仍在阿富汗与新政府及多国部队对抗,更把战火蔓延至巴基斯坦。*被击毙后,*2011年5月初称巴基斯坦成为其头号报复目标。2014年3月,武装组织*表示,该组织与马航客机失联事件无关。2015年4月22日,阿富汗*宣称,该组织会从4月24日开始发动年度“春季攻势”,称会在美军撤离前线的背景下降战火蔓延至全国。2015年9月,*攻占阿富汗昆都士省省会昆都士市。
领导
穆尔维·奥马尔
别名
*教的学生、神学士
信仰
*教
外文名
Taliban
国籍
阿富汗
中文名
*
组织创立
编辑
成立之初,*总共只有800人,因此许多人对其并不重视。但是这支派别高举铲除军阀、重建国家的旗帜,且因为纪律严明而作战勇敢,并提出反对腐败、恢复商业的主张,因此深得阿富汗平民的支持,使得*的实力急剧膨胀,发展成为一支拥有近3万人、数百辆坦克和几十架喷气式战斗机的队伍。
1995年5月与6月间,*发动了*的旗帜代号为“进军喀布尔”的战役,很快的控制了阿富汗近40%的地区。*乘胜向喀布尔发起全面攻击。同一年的09月26日,占领了电台、电视台与总统府。此时,*已经全面控制了首都,之后并控制了包括首都喀布尔在内的全国90%以上的领土,而反*联盟中唯一具有与*正面对抗能力的,只剩下马苏德一派。
掌权后的*声称要建立世界上最纯洁的*国家,但执政以来对国家重建并无明显建树,主要在于经济每况愈下,加上疾病流行,使它得到的支持度逐渐下降。
自1996年至2001年,*在阿富汗建立全国性政权,正式名称为阿富汗*酋长国。由于它在阿富汗实施独裁专制和政教合一政策,因此仅被巴基斯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沙特阿拉伯三个国家承认是代表阿富汗的合法政府,它曾经为奥萨玛·*提供庇护。
2001年,*政权不理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外国非政府组织的反对,颁令说巴米扬大佛雕像是崇拜偶像的行为,以*及坦克炮火摧毁这座古迹。在破坏行动期间,*的信息部长昆德拉图拉赫·贾马尔(QudratullahJamal)叹道:“破坏工作并非如人们所想般容易,你不能以炮轰推倒那些佛像,因为它们是凿入山崖内;它们牢牢地连接山岭。”2001年3月,两尊大佛在经过近一个月的猛烈炮轰下,最后被*摧毁。
世界上最早知道*(Taliban)是在1994年11月,当时他们保护一支试图打开巴基斯坦与中亚贸易的车队而一举成功,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2001年“911”事件后,在美军事打击下,*政权垮台,一些残余转入山区。此后其长期隐藏于山区中,从2006年开始通过鸦片东山再起,并从北约手中夺回阿富汗南部地区,*政权重新占领了百分之七十的阿富汗领土。2007年因绑架并杀害韩国人质再次闻名。
2010年5月28日,巴基斯坦两座清真寺遭自杀式*袭击,导致56人死亡,一百多人遭绑架,有媒体称*组织宣称对此事负责。
2011年5月中旬,阿富汗情报官员证实毛拉·穆罕默德·奥马尔已在巴基斯坦被击毙。
2011年5月23日,*发言人否认毛拉·穆罕默德·奥马尔被击毙。[1]
发展历史
编辑
阿富汗虽然只有约2993万(2007年1月人口普查)人口,却有20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各民族又分为若干个大部族或集团,下面又分成众多的小部族或家族世系。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各部族间相互隔绝,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部族的内部事务由各自的首领管理,而且大多数部族拥有自己的武装,矛盾错综复杂。普什图族是阿最大的民族。在过去的200多年里,普什图族在军事、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普什图族与非普巴基斯坦*头目马哈苏德什图族之间的矛盾一直是阿富汗主要的民族矛盾。
阿富汗武装派别*(Taliban)在普什图语中是“宗教学生”的意思,也称“学生军”,因此,“*”又被称为*学生运动武装,其骨干成员多来自宗教学校或受过培训的阿富汗普什图族难民。
*是1994年8月在阿内战不休、派系割据的背景下诞生的,代表普什图族的利益,属*教逊尼派,信奉原教旨主义,致力于建立“世界上最纯粹的*国家”。由于*当初提出铲除军阀、建立和平稳定的*政府的主张,很快赢得阿富汗人、特别是普什图族人(占国内总人口40%)的拥护。*成立时只有800多人,之后迅速壮大,在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1996年9月27日,*武装攻占首都喀布尔,并成立了临时政府接管政权。
*政权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组织机构严密。*总部设在坎大哈。最高领导人为毛拉·穆罕默德·奥马尔。最高决策机构是大协商会议(大舒拉),成员约50人,常务委员会7人,研究并决定重大问题,奥马尔是大协商会议及其常务委员会主席。最高执行机构是设在喀布尔的部长委员会。委员会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下设国防、外交、内政等20个部。
*在其控制区内,全面推行*法,实行极端宗教统治。*颁布政令禁止电影电视,严控娱乐活动;男人必须蓄须,女人必须蒙面,不允许妇女接受教育和就业,违者将受到严厉惩罚。
2001年“911”事件后,美军进入阿富汗,11月*政权撤离首都,12月成立卡尔扎伊政权。然而,*领导人奥马尔和“基地”组织头目*(于2011年5月1日死亡)一直在逃,两大组织的核心领导层尚在。随后,美军与当地武装的冲突及引发的各种暴力事件不断。仅从2007年1月至7月,阿富汗境内各类暴力事件就已造成近3000人死亡。
组织成员
编辑
*主要由占阿富汗人口63%的普什图人组成,而普什图人又有不同的地域和派别之分。*中坚力量是来自坎大哈的吉尔扎伊普什图人。
阿克塔尔·曼苏尔2015年7月30日(阿富汗当地时间),阿富汗*武装组织发表声明,确认其领导人奥马尔于2013年4月在巴基斯坦死亡。声明中指出,奥马尔是由于疾病去世的。
2015年7月底,阿富汗*武装组织发表声明,宣布阿克塔尔·曼苏尔(MullahAkhtarMansour)担任新领导人。7人组成的*最高委员会已举行过会议,意味着曼苏尔接任*最高领袖经过了委员会的同意。[2]
阿克塔尔·曼苏尔曾任*政权时期的航空部长,他行事低调,几乎没有在公开场合露过面,留下的影像资料也不多。
严密制度
编辑
*人员*政权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组织机构严密。*总部设在坎大哈。
最高领导人为毛拉·穆罕默德·奥马尔。最高决策机构是大协商会议(大舒拉),成员约50人,常务委员会7人,研究并决定重大问题,奥马尔是大协商会议及其常务委员会主席。最高执行机构是设在喀布尔的部长委员会。委员会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下设国防、外交、内政等20个部。
*在其控制区内,全面推行*法,实行极端宗教统治。*颁布政令禁止电影电视,严控娱乐活动;男人必须蓄须,女人必须蒙面,不允许妇女接受教育和就业,违者将受到严厉惩罚。
政权介绍
编辑
由于这个称号历来是君主的专用,因此*看上去应该是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拉希德曾几次列席这样的会议,他的印象是:大会气氛往往很热烈,有时一些毛拉、指挥员甚至普通士兵也被叫来发表意见,然后再由奥马尔作最后的决定。这种民主气氛很浓的会议逐渐演化成现在的阿富汗全国*教宗教领袖会议,具有议会性质。但阿富汗全国*教宗教领袖会议只有议事权,并没有决定权。不过,由于*严格信奉*教教义,宗教领袖们的地位很高,因此会议做出的决定很受奥马尔的重视。
一方面,由于*近年一直在与北部反*联盟作战,因此*政权也设有一个由大约10人组成的军事委员会。虽然奥马尔本人也是委员会成员之一并担任总司令职务,但军事委员会实际上只是一个只能制订一些战术决定、没有战略决定权的松散机构。在行政上,*在首都喀布尔设有一个临时政府,当地人称之为喀布尔委员会,人数在10至20人之间。喀布尔委员会名义上履行政府职能,但实际上只是处理日常事务,很多时候甚至只处理与喀布尔市有关的事务。军事委员会成员往往也是喀布尔委员会的成员,一旦奥马尔发现某部长势力过大,他很可能会把其送至前线,而后者因为同时担任军事委员会成员而没有理由拒绝。
*士兵而*的决策权实际上掌握在设在坎大哈市的最高委员会(又称坎大哈委员会)手中。坎大哈委员会最初由10人组成。这10个人都是奥马尔举事时的得力助手,具有对一切重大问题的决定权,并直接管辖军事委员会和喀布尔委员会。但后来一些司令员、部落首领和宗教领袖也经常出席委员会的会议,坎大哈委员会的规模据说已经扩大到了50人左右,不过核心领导层还是最初的那10名成员。
如今*掌握阿富汗政权已经五年。*的信徒在阿富汗只有5万到6万人,而其他许多阿富汗人已经对这一军事政权越来越难以容忍。尽管大部分地区存在着铁拳统治,在阿富汗还是可以找到一些难以消除的不同政见的迹象。许多*颁发的条令被蔑视或根本不予执行。放风筝的男孩还是可以不时在街边看到,而这是被*视为“非*”的诸多行为之一。
*的温和派以外交部长穆塔瓦基尔为首。穆塔瓦基尔学识渊博、言谈风趣,为*与外界建立联系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奥马尔也一度对温和派采取扶持政策。事实上,奥马尔在*内部的强硬派和温和派之间一直扮演着“和事佬”的角色,但在近来的“毁佛行动”上,奥马尔的态度却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弯。奥马尔签署的“毁佛令”与他在1999年颁布、明确规定对包括巴米扬大佛在内的阿富汗历史文物进行妥善保护的法令几乎是背道而驰。奥马尔所以改变初衷,许多人相信与客居阿富汗的*有关。
*与奥马尔一直私交甚厚,几乎到了称兄道弟的地步。有消息称:*在坎大哈附近修建了两座堡垒似的宅院,一座留给自己,另一座则赠送给了奥马尔。*还“赠送”了不少“绝对忠诚”的阿拉伯卫兵保护奥马尔,而这实际上对奥马尔形成了监控。不仅如此,*还以援助武器和贿赂的手段不断笼络*的强硬派人物,以国防部长毛拉。大杜拉、副国防部长毛拉·法扎尔和高级将领毛拉·比拉德尔为首的强硬派势力拉入了自己的联盟。
迄今为止,*政府至少在公开场合从未表示出在政策制定上让步的可能。*的外交部长瓦基尔·艾哈迈德·穆塔瓦基尔在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时甚至也强调:“听音乐无疑是对法律的侵犯。”他还坚持认为:“泰坦尼克号”发型的流行已经过去。不过,在私下里,即便是*信徒自己也对一些严格禁止的行为敞开了大门。妇女的教育就是其中一例。
成员生活
编辑
有时甚至可以看到一个在希拉德的*战士偷偷抽纸烟,或是一个在坎大哈的出租车司机用一台破旧的录音机听一两首伊朗的流行音乐。妇女仍然必须把自己从头到脚裹在“burga(一种只留下一块网沙供观察与呼吸的巨大布衫)”中,但在阿富汗的许多城市里,妇女已经无视*有关妇女不得在没有一个男性亲属陪伴下离开家的规定。人们经常可以在集市上发现没有监护人陪伴的阿富汗妇女。来自伊朗的高跟鞋被列入违禁品之列,但在鞋店中就可以公开买到。按照开理发店的贾里尔。艾哈迈德的说法:“我们知道有很多事不应该做,但我们还是做了。”
*士兵但惩罚的威胁依然存在。所有的阿富汗人都生活在这样一种恐惧下:来自“道德促进与恶行防范部”的狂热警察会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指控他们违反了*律例。这些警察一般驾驶着车窗紧闭的Toyota四驱车在城中巡逻,除拘捕违规的市民外,他们还负责督促店铺的老板定时关门、及时参加每天的祈祷。
这些警察部门以及他们所执行的*律例都是*最高领导人穆拉·穆罕默德·奥马尔创造的产物。这位部分失明的领导人从未在公众场合露过面,他的所有指令都发自位于坎大哈阿格里广场的总部。大多数阿富汗人对奥马尔究竟长什么样毫无概念,因为奥马尔颁布的条例之一就是禁止为人拍照。
公众对*条例的漠视不仅反映出阿富汗平民对这一苛政的失望,也暗示了在*领导内部的分裂。*领导内部的温和派主张应实施新的政策以说服联合国安理会逐步取消严厉的制裁、给穷困潦倒的阿富汗人民一个经济复兴的机会,强硬派则坚持反对放松任何基于《古兰经》制定的禁令。*的内部不和已经演变成多起冲突。2000年4月,*怀疑内部有人协助被拘押在坎大哈的反*人士伊斯梅尔。汗秘密潜逃,于是逮捕了包括空军司令曼苏里在内的10多名官员。与此同时,楠格哈尔省的一些普什图部族投靠北部联盟,与*展开混战。除此以外,自2000年起,巴基斯坦驻阿富汗的使领馆多次遭到*袭击,*指责是北部联盟的行为,但据一些内部人士透露,其中不排除有其他普什图势力借此发挥的可能。
组成机构
编辑
在*的队伍中,既有狂热的信徒,也有在与反*联盟的近10年交锋中理想幻灭了的士兵。22岁的穆罕默德在*崛起时曾在军队服役。在没有任何政府薪金、每月只有约合1.20美元救济金的条件下,这个*战士几乎连自己的生计都难以维持。穆罕默德与其他1500名*战士曾经被北部联盟俘虏过8个月,他们中只有364个人活到了双方交换战俘时。“当看守往地上丢下一块甜瓜皮时,”穆罕默德回忆道,“我们会抢得像一群野狗。”穆罕默德相信,这段经历会给他留下终生的伤疤。如今他惟一的希望是弄到一张阿富汗护照:“这样的话我就可以去巴基斯坦,看看能否花钱找到愿意把我偷渡到欧洲去的人。”
*人员像穆罕默德这样幻想到其他地方寻找更好的生活的人在阿富汗比比皆是。阿富汗街头的冰激凌店与茶坊的四壁都贴满了来自遥远国度的海报。艾哈迈德兄弟的理发店无疑也是一个对阿富汗边境以外的美好生活膜拜的地方。装饰这里墙壁的是印有瑞士农舍、阿拉伯国家现代化办公大楼与美国摩天楼的巨幅照片。尽管已经在战争中度过了22年,阿富汗人的梦想依然远大。事实是:无论哪个政权要掌握阿富汗的明天,它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让这些梦想实现,哪怕只是在部分程度上。
*是阿富汗武装派别之一。“*”在阿富汗普什图语中是“宗教学生”的意思,也称“学生军”。其骨干成员多来自宗教学校或受过培训的阿富汗普什图族难民。*属*教逊尼派,信奉原教旨主义,致力于建立“世界上最纯粹的*国家”。
1995年9月,*在阿内战不休、派系割据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很快赢得阿富汗人、特别是普什图族人(占国内总人口40%)的拥护。*成立时只有800多人,之后迅速壮大,在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1996年9月27日,*武装攻占首都喀布尔,并成立了临时政府接管政权,次年10月27日改国名为阿富汗*酋长国。*控制着阿富汗90%以上的国土。
*政权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组织机构严密。*总部设在坎大哈。最高领导人为毛拉穆罕默德·奥马尔。最高决策机构是大协商会议(大舒拉),成员约50人,常务委员会7人,研究并决定重大问题,奥马尔是大协商会议及其常务委员会主席。最高执行机构是设在喀布尔的部长委员会。委员会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下设国防、外交、内政等20个部。
意识形态
编辑
*袭击*的极度严格和反现代的思想被形容为一个“结合普什图部族律法的沙里亚法规创新形式”,以激进的德奥班德学派观点诠释*教。此外,他们的思想也受到瓦哈比派的逊尼派财政支援者及奥萨玛·*的影响*的意识形态与被他们赶走的前反苏游击队统治者有所不同。*禁制许多以前旧政权容许的活动,例如女性就业及上学、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等活动。他们新成立的宗教警察负责执行上述的禁令,违例者可被鞭打。不过多数阿富汗人并非普什图族,以前一向奉行比较宽松的*教规条。虽然*与瓦哈比派相似,不过两者也有一些分别。*反对“部族和封建架构”,把传统部族领袖的领导角色清除。另一方面,因为他们不愿与其他人分享权力,而且他们绝大多数是普什图人,他们的统治意味多民族的阿富汗由普什图人当权,可是普什图人只占全国约42%的人口。与瓦哈比派及德奥班德学派一样,*强烈反对什叶派,他们宣称占全国约10%人口的哈扎拉族不是*。*不愿意跟其他*辩论教义,甚至不允许*记者质问他们的法令或讨论古兰经的诠释。[3]
主要运动
编辑
*成员自称“*学生”,而他们运动的主旨据称是为了把阿富汗重新引导到*的律例统治下。按照*自己的说法,他们的运动开始于1994年9月,发源地是阿富汗南部的坎大哈:当时坎大哈正被对平民实行烧杀抢掠的军队困扰,一个名叫穆拉·穆罕默德·奥马尔的*决心终止这些令人发指的行为,于是他发起了名为“*”的改革运动。这套故事听起来很不错,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武装的真实生活在前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的基层战士、那些年轻的阿富汗人曾经在巴基斯坦的宗教学校里学习;*初创时期的高层官员则由阿富汗前政府官员以及当时沙特阿拉伯与巴基斯坦控制的傀儡组成。当时在*内部甚至还有巴基斯坦人存在。当年的《亚洲周刊》(1996年11月25日)与《时代》(1996年11月)都曾报道过有关*队伍中的巴基斯坦人的故事。《时代》甚至还刊登过一组被拉巴尼总统领导的阿富汗政府囚禁的巴基斯坦裔*战士的照片。
当时为*军队提供训练的是“边境警察(FrontierConstabulary)”:巴基斯坦内政部下属的一支与正规军平行的军事力量。边境警察当时的负责人是纳斯鲁拉。巴巴尔将军。ISI在*形成的初级没有起什么作用,但显然参与了*后来发展阶段的组织培训工作。当时的巴基斯坦将*训练成熟后,称*是一个信仰*教、抵制腐化、旨在重建阿富汗国内和平的*游击队组织。
当前苏联承认羞辱且花费甚高的失败而撤兵后,阿富汗境内接踵而来的是一场毁灭性的内战。*最终在内战中胜出,并在1996年占领了喀布尔。这一胜利付出的代价是惊人的。尽管阿富汗在地图上还存在,但它作为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能力已经瘫痪。许多城市在战争中被夷为平地,水源供应不足,健康护理完全消失,只有少数幸运的人可以受到正统的教育。在这22年的冲突里,有上百万阿富汗人丧生,几百万难民逃到邻近的巴基斯坦与伊朗,其中有半数至今仍滞留在这些国家。
在这种状况下,可以在短时间里终止混乱状态的*式的铁拳统治无论如何比毫无止境的血腥内战冲突会更受欢迎一些。获取政权后,*的领导人宣布拉巴尼领导的是非法而且违反*教义的政府,艾哈迈德。沙。马苏德的名字也被列入了罪犯名单。
人质事件
编辑
2007年7月19日,23名韩国人质被*绑架。*要求释放关押在阿富汗监狱中的所有*成员,并要求韩国军队撤出阿富汗。7月25日,*处死1名男性韩国人质。30日,*再次杀死1名韩国人质。8月13日,*释放两名女人质。28日*同意释放剩余韩国人质。至此,*武装分子绑架的23名韩国人质,除2名被杀害外,21名人质全部获释,长达42天的人质危机也终告结束。
杀害义工
编辑
*的宗教警察在街头上殴打女性*武装分子“行刑式枪决”的恐怖事件发生于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8名“国际援助救济会(IAM)”的医生在3名阿富汗翻译的陪同下,一起前往阿富汗东北部偏远地区,为当地居民进行医疗帮助。完成工作后,数日前一行人踏上返回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旅程。
然而,8月6日早上,当他们经过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森林地带附近时,却和10多名配备步枪的*武装分子不期而遇。*武装分子立即将所有医生和翻译拦下进行盘查,然后一一搜查他们的口袋,并把找到的现金、财物和护照全部搜走。一行人本以为,武装分子接下来大概会放他们走人。但令所有人做梦没有想到的是,几分钟后,武装分子竟然命令他们排成一排,然后用AK-47自动步枪对他们逐一展开“行刑式枪决”!随着一阵密集的枪声,8名医生和2名翻译全部倒在血泊之中,而他们的尸体上布满了弹孔。只有一名叫做赛义夫的阿富汗翻译在生死关头跪下并朗读《可兰经》经文,这才侥幸逃过一劫。
复仇行动
编辑
美国宣布*被击毙后,*誓言报复。*发言人2011年5月2日放出一段录音,称会针对*之死展开报复,巴基斯坦成为*报复的头号目标,美国则为第二报复目标。为防范袭击,欧美多个国家都提高了戒*游击队备。
发言人阿赫桑在录音中称:“为了报*遭暗杀之仇,巴基斯坦成为我们的首要报复目标,美国排在第二位。为了报仇,吉拉尼(巴基斯坦总理)、卡亚尼(巴基斯坦军方领袖)、扎尔达里(巴基斯坦总统)都在我们的袭击名单上。布托(巴基斯坦前总理)就是被我们杀掉的,我们计划了3个月后,派出自杀式*袭击者杀死了他。美国并不需要为*之死而沾沾自喜,他们追踪了*10年,但我们只花了3个月。*虽然被杀害,但他的意愿已经达成。”
巴基斯坦*组织13日声称对巴基斯坦西北部一处边防军训练中心当天遭到的自杀式爆炸袭击负责,称这是对本.*被击毙后的首次报复行动,并威胁会发动更大规模的袭击。这次爆炸造成的死亡人数已上升到70人。
*发言人埃赫桑(EhsanullahEhsan)在一个秘密地点通过电话说:“这是对奥萨马(*)殉难后的首次报复行动。等着在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看到更大规模的袭击吧。”
当地时间13日,巴基斯坦西北部恰尔萨达(Charsadda)地区一处边防军训练中心连接遭到两次自杀式爆炸袭击。
这是自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军在巴基斯坦击毙“基地”组织最高领袖*以来,巴基斯坦发生的最为严重的*袭击事件。
*被击毙后,巴基斯坦境内的武装组织宣誓要对*之死进行复仇。
*发言人
2011年8月6日美国军方正式承认,被*击落的支努干直升机上共有38人,包括7名阿富汗特种兵,1名阿语翻译,1条军犬,5名机组成员,剩下的还有25名美军海豹突击队员。他们全部阵亡。这25名海豹突击队员正是来自成功猎杀*的那个小分队!
2011年9月13日13时20分左右,*武装人员身穿自杀式*背心,持重型武器,袭击美国大使馆、北约驻阿国际安全援助部队总部等多个目标。19小时后,阿富汗政府宣布战斗结束,死亡人数升至16人,包括9名袭击者。
2011年9月20日晚在位于首都喀布尔,阿富汗高级和平委员会主席、前总统布尔汉丁·拉巴尼在宅邸遭自杀式*袭击身亡,*发言人宣布*对此次袭击事件负责。
2011年10月27日美国位于阿富汗南部城市坎大哈一个军事基地当天遭到袭击,有2名袭击者被击毙,*宣称对此袭击事件负责。
国际关系
编辑
与美和谈
阿富汗*发言人2013年6月18日向媒体确认,*已于当天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开设和谈办公室。美国政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当天表示,美国于下周与*在多哈举行旨在实现阿富汗和平的会谈。
阿富汗*在声明中说,开设和谈办公室是为“和联合国及非政府组织展开沟通”。除声称美国与*举行会谈外,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政府官员当天在召开电话会议时还表示,美国坚持*必须切断和“基地”组织的联系、结束暴力以及接受阿富汗宪法这一原则,美国同*的和谈是漫长的进程。
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当天说,阿富汗政府已组织阿高级和平委员会成员代表团前往多哈,准备同*展开和谈。
历史回顾
2012年1月,阿富汗*武装同意设立和谈办公室,但随后宣布中止该计划。自此以后,阿富汗政府曾多次呼吁阿富汗*重返和谈,但后者先后以释囚、撤军等问题为条件予以回绝。2012年1月,卡塔尔政府宣布*于近期在多哈设立和谈办事处。
合作俄国
2015年12月23日,俄罗斯总统阿富汗问题特使扎米尔·卡布洛夫接受采访时说,俄罗斯认为在阻止“*国”组织扩张的问题上与*有共同利益。[4]
枪杀游客
编辑
巴基斯坦当地时间2013年6月23日凌晨零点30分,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袭击了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吉尔吉特地区南迦帕尔巴特峰大本营。巴基斯坦警方公布,此次袭击造成11人死亡,其中包括9名外国游客。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23日表示,经核实在当天凌晨发生的枪击事件中有2名中国公民遇难,1名中国公民幸免于难,其他遇难者中还包括1名美籍华人。另据新华社消息,巴基斯坦*武装发言人23日承认,该组织人员当天制造了在巴基斯坦北部地区枪杀9名外国游客的事件。
当地时间22日晚10时左右,一些登山者和巴基斯坦向导在海拔大约4200米处营地遭一伙枪手袭击,9名登山者和1名巴基斯坦向导丧生。
*成员在喀布尔的大街上公开枪决妇女事发时间是23日零时30分左右,这些登山者在南迦帕尔巴特峰山脚一处旅店遭一伙不明身份武装人员袭击。
巴基斯坦内政部长乔杜里·尼萨尔说,这些武装人员穿吉尔吉特地区准军事警察服装,“他们绑架了两名巴基斯坦向导,利用后者抵达这一(事发)地区。在枪杀了9名游客后,武装人员枪杀了其中一名向导。另一人活着,现遭拘押,接受问询”。
当地政府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官员说,袭击者冒充内政部警察,把这些外国游客叫到外面,拿走他们的钱和护照,然后枪杀他们。
警方说,遇害者有中国人、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
经核实在当天凌晨发生的枪击事件中有两名中国公民遇难,1名中国公民幸免于难,其他遇难者中还包括1名美籍华人。
乌克兰驻巴基斯坦大使弗拉基米尔·拉科莫夫证实,5名乌克兰人遇害。
阿国袭击
编辑
*2013年6月25日光天化日之下对戒备森严的阿富汗总统府和附近建筑群发动突然袭击。这是*自2013年4月春季攻势以来发动的针对阿国内最高级别目标的袭击。
事件详情
25日6时30分左右,一伙武装人员驾驶装满*的汽车,使用伪造证件混过检查站,试图冲入总统府第一道大门被拦住。武装人员随即引爆汽车*,并用火箭筒等武器与安保人员发生激烈交火。有媒体称,袭击发生时,整个喀布尔都能听见*和汽车*的爆炸声,枪战持续一个多小时。美联社称,8名袭击者全部被击毙,另有3名安保人员死亡,1名安保人员受伤。
政府表态
用缴获美军武器武装起来的*总统府位于喀布尔市中心,是喀布尔戒备森严的地区,附近就是美国大使馆和北约联军总部。*还对总统府附近的建筑群发动了袭击,其中包括阿富汗国防部和美国中情局在喀布尔的办事处。*发言人宣称,此次袭击目标是中情局在喀布尔的办事处、阿总统府和国防部,袭击目的是证明“在喀布尔我们想袭击哪儿都行”,还声称“部分外国侵略者被打死打伤”。但北约联军总部在简短声明中宣布,联军未卷入战斗。美国驻阿富汗大使强烈抨击暴力,敦促*参加阿富汗和平进程谈判。美国使馆已取消一切人员外出,并建议在喀布尔的美国公民待在住处。
处理措施
阿总统卡尔扎伊原计划25日上午在总统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他与24日抵达的美国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事务特使詹姆斯·多宾斯的会谈情况。袭击发生后,该活动被取消。阿内部消息称,阿富汗总统府并没有因为爆炸遭到损坏。所有通向总统府的路都已经被封闭,总统府外有重兵把守,并形成包围圈,严禁外人靠近。
和平阴影
*袭击给美国主导的阿富汗和平谈判带来阴影。阿富汗官员怀疑,与*关系密切的“哈卡尼网络”策划了此次袭击。
局势堪忧
巴基斯坦*宣称对警校遭袭事件负责此次袭击再次唤起人们对北约撤军后阿富汗安全局势的担忧。俄外长拉夫罗夫表示,阿富汗局势远未稳定,并有继续恶化的趋势,还会对中亚局势造成动荡风险。俄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弗朗茨·科林采维奇表示,只要北约联军在该国继续存在,卡尔扎伊政权就能维持下去。“只要联军撤出,政权就会落入*手中。”但俄罗斯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根奥尔基·米尔斯基认为。在阿富汗有强大的力量阻止*上台,一些将军、省长和各级官员都反对*。十多年来,他们已过上了体面生活。他们独立于卡尔扎伊,也不想建立*政权和复兴*国家。
攻占省会城市
2015年9月28日,*攻占阿富汗昆都士省省会昆都士市,并在市中心广场升起了自己的旗帜。而昆都士警方则透露,*在攻占当地一座监狱时,释放了500名囚犯。[5]
春季攻势
编辑
2015年4月22日,阿富汗*宣称,该组织会从4月24日开始发动年度“春季攻势”,称会在美军撤离前线的背景下降战火蔓延至全国。[6]
2015年5月2日,阿富汗内政部发表声明说,在最新一轮的全国联合军事行动中,共有57名*武装人员被击毙。
阿内政部表示,过去24小时阿富汗国家安全部队在赫拉特、巴达赫尚、帕克提卡等13个省份执行联合军事行动,共打死57名*武装人员,击伤35人,逮捕2人。
*手中应该拥有少量小口径高炮声明还说,阿国家安全部队缴获一批武器,并成功拆除7枚由武装分子设置的路边*。[7]
2015年5月8日,*宣称在当天击落了载有多名外交官的直升机,称巴基斯坦谢里夫是他们的袭击目标。
巴基斯坦军方表示在2015年5月8日,载有多国外交使节的MI-17直升机坠毁,导致6人遇难,其中包括挪威和菲律宾大使、马来西亚与印尼大使夫人,以及两名飞行员。另外,有13人在事故中受伤,包括波兰和荷兰的大使。
这一代表团共由3架直升机组成,运载37国外交官。一架直升机载有外国使节,另一架载有总理谢里夫与其工作人员,第三架载有高级军官。[8]
2015年6月22日,阿富汗内政部发言人赛迪克表示,阿富汗安全部队当天击毙了7名针对阿富汗国会大厦发动袭击的武装分子。[9]
击落美机
编辑
2015年10月1日午夜(当地时间),1架美军C-130运输机在阿富汗第二大城贾拉拉巴德(JALALABAD)的机场坠毁。机上机组人员和乘客丧生,地面上还有两名阿富汗平民死亡,运输机坠毁造成11人丧生。[10]
2015年10月2日,*声称在阿富汗东部击落了一架C-130运输机。美国国防部官员确认,该飞机为10月1日午夜在阿富汗贾拉拉巴德坠毁的C-130运输机。[11]
利比亚战争中的士兵用步枪对付战机2015年10月13日晚,*通过“推特”发表声明,声称击落一架F16战斗机。美国军方最初否认该事实,*随后发布了多张蒙面武装分子与坠落战斗机部件的“合影”。10月19日,美国军方发表声明承认:一架美军F16战斗机上周在阿富汗东部遭到地面火力攻击,受损严重,不得不抛掉两个油箱以及多件武器弹药才勉强返航。飞行员随后抛弃了两个油箱和3件武器,最终安全返回。[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