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龙骑返京刘光武,踏血登基傅君峰
“不止是我北大营到了!”司马述胸有成竹微微一笑,大手向后一挥,北大营一万将士的军阵忽的左右裂开,一杆正面绣着“汉”字,背面绣着一条张牙舞爪银龙的黑色大旗首先映入眼帘,接着现出一支人马---
一支一身银盔银甲的人马!
整整5000银盔银甲的骁骑!
是整整5000龙骑兵!
是大汉帝国241师的龙骑兵!
是大汉帝国北方军第二军团的龙骑兵!
那杆绣着银龙的大旗,正是龙骑兵的战旗,乃是大汉帝国独一无二的战旗!如果细看,还会看到绣着银龙那面,靠近旗杆的部位,有一列拳头大的字:“龙骑天下,所向披靡!”
龙骑天下,所向披靡---这八个字,正是龙骑兵的口号,更是大汉帝国开国皇帝傅云龙亲封的,而且是御笔亲书!
人的名,树的影,5000龙骑兵静默在那里,腰跨横刀,手中丈二的马朔斜向前方,黑夜中一尺多长的锋刃泛着森森的寒光,整个军阵中隐隐散发出来的杀气,让那些南大营士兵不寒而栗,那是历经无数战阵,刀山尸海中滚过,血与火杀出来的杀气!
横刀马朔、银甲飞龙!300年来,不知有多少强敌倒毙在龙骑兵的铁蹄之下!
“啊--”八王面如死灰,他的心抽搐了,他的算盘打错了,他忽略了一个人,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刘家家主,武圣初阶强者刘光武!
而龙骑兵来了,刘光武肯定到了!
如果北大营到了,他还有一线生机,龙骑兵到了,他恐怕连逃走的机会都没有了!南大营第一师虽说是甲等师,但和241龙骑兵师比起来,那还差着一个档次,何况边上还有同为大汉帝国甲等师的北大营第一师?!
“八王,我给你一炷香的时间,命南大营将士放下武器,否则,别怪我刘光武不客气!”龙骑兵军阵前,一身孤星战月铠的刘光武,右手高举一把已经出鞘的金色厚背宝刀,杀气毕现。
“烈焰刀!”无数南大营士兵,立时哗然!只要稍微懂点大汉帝国历史之人就知道,烈焰刀出鞘意味着什么---
烈焰刀出鞘---除了傅氏皇族,上至一品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可先斩后奏!
这是大汉帝国开国皇帝傅云龙定下的规矩!
是傅云龙给刘家的最高信任!
刘光武真回来了!
原来,刘光武三天前就得到朱太公的飞鸽传书,朱太公的孙子朱宽公也随后带着密信赶到,刘光武知道皇帝不行了,将传位四王子傅君峰,于是毫不迟疑连夜从长城东线的居庸关回返,他不是一个人回来的,而是率北方军第二军团---独孤卫青241师的5000龙骑兵进京,同时命令第二军团所属第三军、第四军抽出3万主力西移,监视西长城第一军团6万主力动向,只要第一军团主力敢擅自行动,务必将其阻击在太原以北!
“敢对八王无礼,拿命来!”就在南大营将士错愕之际,八王身边两名护卫突然自战马上腾身而起,半空中抽出腰间佩剑,剑锋凛冽,犀利如电,如毒蛇吐信一般直刺刘光武前胸。
两个战力武宗初阶以上的高手!
“啊?!”没想到,八王身边,居然有两名战力达武宗初阶以上高手护卫,双方士兵尽皆大惊失色。
要知道,四王子傅君峰身边的两名贴身护卫韩良臣和高王贵,也不过是武将高阶的修为,禁军主将独孤如愿也不过是武宗初阶强者,整个大汉帝国的14名王子,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武宗高手护卫,况且还是两个?!
看来,八王为了夺镝成功,私下里早已做了充足的准备!
“哼!不自量力!”稳坐马鞍桥上的刘光武眼中现出轻蔑,厉喝一声,挥左手烈焰刀的刀鞘挡住了其中一名武宗强者的长剑,右手烈焰刀斜劈而下,华光一闪。
“咔嚓---”一声。
“呃!”另外一名武宗高手,连剑带人就被烈焰刀猝然斩为两段,尸身“噗通”一声,栽落在刘光武马前。
“啊---”双方将士再次惊呼一声,没想到刘光武以一敌二,仍然能一刀斩杀战力达武宗初阶的高手,尚未回过神来,刘光武手中的烈焰刀去势未减,“当当当---”与第一名偷袭的武宗高手长剑连碰三下,那高手手中的长剑寸寸断裂,在空中喉咙一咸,“噗---”一口鲜血就喷了出来,身子向下就落,在内力修为上,他和刘光武整整差了一级还多,刘光武内力不但震断了他手中的长剑,而且内力沿烈焰刀外泄,直接击穿了他的心脉。
“留下吧!”刘光武双腿一夹马腹,催马疾踏而上,那战力武宗初阶高手双脚尚未落地,烈焰刀就到了,遽然横扫之下,被生生拦腰斩断!
就是没有刘光武这一刀,他的心脉也被震断了,已然生无可能!
刘光武知道击败两名战力武宗初阶的高手不成问题,而如此干净利落击败他们,需要耗费大量内力,但他就是要用一击必杀立威,他今日为了拥立大哥傅君峰登基,已然动了杀机,为了皇位,流血是必然的,但只有用雷霆之势震慑住对方,才能避免更多的流血!
以战止战!
不然双方两万多将士拼死一战,不知要有多少伤亡,自己这方即使有把握取胜,也会付出巨大代价,那可都是大汉帝国的精锐之师啊!
两个战力达武宗初阶的高手,几乎在三息之内,就被刘光武秋风扫落叶一般斩杀,冲上去时是两个人,落下来时,已经变成了4段。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大将军威武!”
“大将军威武!”
“大将军威武!”
刘光武身前身后,5000龙骑兵,1万北大营将士,和5000金吾卫将士,稍微沉寂了一瞬,尽皆举刃高呼。
这就是刘家家主、武圣初阶强者、大汉帝国北方军第二军团主将、大将军刘光武的霸气!
只有经历千军万马、百战不死的豪杰,才会有这样近乎于实质化的杀气!
那些南大营的将士都被刘光武展现出来的凌厉霸气吓傻了,纵然他们都是见识过沙场喋血的勇士,可是面对刘光武的威势也不禁有些胆怯起来。
刘光武从十六岁从军,历经大小百余战从未一败,一身浑然天成的杀气让这些兵痞们都心中揣揣然不敢妄动。
“试图顽抗到底者,尽管上!”刘光武稍微平息一下真气,眼神如一支利箭般直直刺入了八王的眼睛里,那凌厉的眼神让八王眼睛一痛,似乎真的被刺伤了一般。
“别上去了,你也不是他对手!”八王一手拉住身旁另一位准备上前拼命的护卫,禁不住有些心中发苦,都说大将军刘光武天纵奇才,霸气凛然,今日见他露出峥嵘,果然是威势无匹啊。
“可王爷不能轻言放弃啊!”那名护卫急道,他明显也是个高手,而且是比前面两个战力武宗初阶的高手更厉害的强者,无论是内力修为还是战力,都超过了武宗中阶,乃是一位真正的强者!
“事不可为,本王认命了---”八王眼神一黯,低声叮嘱:“别再流血了,你带人趁夜撤离!”他心中清楚,刘光武不但带来了5000龙骑兵,而且还带来了另外一个武宗强者---身披虎皮云片甲的龙骑兵主将独孤卫青,洛阳南门城头上,刘光武的大儿子刘成裕,也是一位武宗强者,无论是两军对垒,还是单打独斗,自己这边都不是对手。
“那您呢?”那护卫心有不甘急切道:“属下带人杀出一条血路,护卫王爷到南方吧。”
“他们的目标是我,本王肯定走不了了,”形势已经非常明朗了,八王心中透亮,黯然摇摇头,“你别管我,今后也许还有机会!”
“诺!”那护卫犹豫了一下,重重点点头,“我潜伏下来,听王爷号令伺机东山再起,以报答王爷大恩!”
就这样,八王傅君寒的南大营1万精骑,被刘成裕的5000金吾卫挡在洛阳南门外,而城内十王傅君奕、司马艾的1万右羽林,则被刘光仁的1万左羽林、5000金吾卫和3000玄甲大戟禁军紧紧压制住,动弹不得,右羽林在付出整整1000将士的代价后,司马艾还算识相,知道事不可为,随后放下武器,宣布效忠新皇傅君峰,为表示诚意,软禁了十王。
1万南大营将士是最后放下武器的,他们被刘光武统一指挥,司马述率领的1万北大营和独孤卫青率领的5000龙骑兵压迫在洛阳南门外,进退维谷,最后南大营第二师主将独孤如严宣布第二师遵从先帝遗诏,不打内战,主动放下武器。
“威武!”
“威武!”
“威武!”
刘光武最后通牒一炷香后,洛阳南门外,5000最后忠于八王的南大营第一师精骑,面对周围2万大军,特别是那一身银盔银甲、手持马朔、杀气腾腾的5000龙骑兵军阵,他们胆怯了……
龙骑兵241师常年驻守北方重镇居庸关,敢与契丹最精锐的铁骑对阵,那可是大汉帝国精锐中的精锐,战场上刀口舔血杀出来的精锐!
“放下武器吧……”南大营军中,八王无奈下令。
他也是傅氏子孙,知道事情已经不可挽回,此时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再做无谓抵抗已无意义,只能白白葬送这些无辜将士的生命,让大汉帝国内耗!
“八王顾全大局,避免我大汉帝国将士流血牺牲,我相信,新皇会善待八王!”龙骑兵军阵前,刘光武见八王没带武器,单人独骑而来,束手就范,马上正色拱手。
“本王没想到,刘大将军会如此快回来,如果晚一天,本王定会拼死一搏,可能就是另外一个结局!”八王一脸颓废。
“上天有好生之德,冥冥中自有天意,八王请随我入宫见驾吧!”刘光武肃然道。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大将军请!”八王无奈点头。
刘光武于是吩咐独孤卫青、司马述、独孤如严率领南门外的龙骑兵2000人马、北大营、南大营各1万人马,暂时回南大营休整,自己则亲率3000银甲龙骑兵,带着八王昂然进入洛阳城!
##########
4月9日清晨,洛阳皇宫。
皇宫南面的保和殿,聚集了大批准备上朝的大汉帝国官员,这段时间,皇帝身体每况愈下,已然有18日没有上朝了,但大汉帝国的规矩是,官员们每天还得天不亮就要到保和殿前候着,若是皇帝不上朝,自会让太监吩咐下来,官员们这才能各自散去。
今日情况似有不同,东边已经朝霞满天,如果皇帝不上朝,照理太监高公公早就该来传旨了,但直到现在,官员们简直望眼欲穿,高公公却还未出现……
“介甫兄,有点不大对劲啊……”一个不到40岁的文官,小心翼翼问另外一个年龄比他大点的文官,昨天晚上他们赵家就有人禀报,说皇宫周围似乎有右羽林、左羽林调动的迹象,但很快就平息了,不过,他还是嗅到了一丝异样的气氛,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股血腥味。
“廷宜,沉住气,再等等……”那个叫介甫的官员沉声道,皇帝驾崩只是早晚之事,他们王家有心理准备,只是不知道最终会是哪位王子夺镝成功,不管是谁登基,王家肯定要第一时间站出来效忠,不过现在还不知道消息,至少说明赵、王两家,肯定不是拥立新皇登基的第一功臣,那后面可不能有一点含糊。
“元晦兄,今日气色不错啊?”另外一边,还有一个40岁出头的官员,在客气跟朱家长子---朱元晦打招呼。
“文举兄从’汕’东回来了?”朱元晦微笑拱手应道,与面前这个孔文举明显很是熟络。
其实二人何止熟络,他们还是儿女亲家,孔文举的女儿孔淑珍,嫁给了朱元晦的三儿子朱宽公,目前已经生了一个孙子,而朱宽公,就是去向大将军刘光武报信之人。
“嗯,家父最近身体不好,回来看看家父!”孔文举解释着,其实大家都心照不宣,此时就算老爷子孔将宙身体硬朗,他也得回来等消息,偷眼看看那边的王介甫和赵廷宜,又低声问道:“那事,是不是有结果了?”
“目前不便透露,应该很快了……”朱元晦意味深长言道,嘴上别看说的镇定,心中着实捏着一把汗,他知道父亲朱太公昨夜就奉诏进宫了,至今音信全无,不知吉凶如何,不管结局如何,只有两种可能,不是大吉,就是大凶。
大吉则朱家一飞冲天,大凶则全家在帝都洛阳的数百口人,朱家遍布大汉帝国的上万子弟,恐怕都要面临灭顶之灾了!
##########
乾清宫。
此时,乾清宫内,四王子、朱太公还在焦急等待刘光武的消息,刚才独孤如愿回禀,右羽林的司马艾在得知刘光武率龙骑兵回京的消息,已经宣誓效忠四王子,并把软禁的十王交给了左羽林主将刘光仁,这样一来,洛阳城内的局势算是稳定了,现在就看洛阳城南门外的南大营了!
此时,四王子傅君峰登基已然问题不大了,就看需要流多少血了。
“皇上,外面群臣已经候了半天,是让他们先回去,还是您去见见他们?”高公公急匆匆前来禀报,天已经亮了,一直这么沉默着,前面等着的朝臣该猜到皇帝驾崩的端倪了。
“不急,再等等二弟!”四王子镇定之若摇摇头,内心虽然有些急,但面上却不动声色,刚毅果断。
“大哥!”正在此时,宫门忽然被重重推开,现出刘光武的伟岸身躯,大步流星而来,后面跟着两个贴身护卫---刘成贾和刘成勃,见到四王子,刘光武棱角分明的脸上现出一丝亲切,纳头便拜:“小弟回来了!”
“二弟起来!”四王子眼中一热,赶紧伸手相搀,他看出来了,刘光武血染孤星战月铠,恐怕不是那般容易就进城的,必然是发生了血战,不管怎么样,他知道,刘光武回来了,那就代表自己最终在14个兄弟中,夺镝成功!
这可是20年的隐忍啊!
20年的期盼!
20年的默默筹划!
“朱相,先帝的遗诏,能否让末将看看?”刘光武站起身形,冲朱太公肃然伸出大手。作为刘家家主,300年来效忠傅氏皇族的祖训告诉他,最后这个规定动作,还是要做。
“请大将军过目!”朱太公双手将先帝遗诏递给刘光武,刘光武恭敬接过,虎目一扫,身形微顿,就见上面只有五个字---
“传位于四子!”
“臣刘光武,参见皇上!”刘光武再次双膝跪倒,没有一丝犹豫!
“二弟快起来!”傅君峰再次双手相搀,他知道,刚才刘光武第一次拜他,是以二弟的名义拜他,现在,却是以臣子的名义拜他,以刘家家主的名义拜他,以北方军第二军团主将的名义拜他!
有刘家在,大汉帝国的天,就塌不下来!
“皇上,既然刘大将军回来了,是否可以召见群臣了?”朱太公见刘光武比预料中还态度鲜明,不由松了一口气,在一旁小心建议道。
“岳父、二弟,随朕到太和殿!”傅君峰大手紧紧握了握腰间的宝剑,威严说道,当先行出乾清宫,自有帝王的气势!
##########
乾清宫外。
左右两排武士,威风凛凛,一字排开,一步一岗,一直延伸到保和殿,左面,是一身银盔银甲、腰配横刀、手持马朔的3000龙骑兵将士,右面,是一身玄铁盔甲、腰配长刀、手持大戟的3000禁军将士,看着新皇帝傅君峰当先气势如山走来,眼中现出崇敬之色!
他们需要一个英主!
需要一个雄才大略的英主!
需要这个英主,带着大汉帝国从强大走向强盛!
需要这个英主,带着他们北击契丹,踏平草原!
傅君峰,就是这个英主!
保和殿。
正在窃窃私语的群臣,突然听到一个尖细的声音从上面传来:“上---朝!……”
“咦?!”不少大臣面色一变,他们自然听出这是高公公的声音,皇帝傅玄华难道身体好了不成?
“元晦兄,这……”孔文举一脸惊异望向朱元晦。
“大局已定!”朱元晦如释重负一笑,低声应了句,当先往太和殿行去,孔文举心中一宽赶紧跟上。
太和殿。
众大臣穿过保和殿,进入太和殿广场,就不敢再交头接耳,神情肃穆向太和殿行去,只要不是太傻的官员,就知道出事了!
而且,是出大事了!!
因为今日太和殿广场上的侍卫增加了一倍!
不止是增加了一倍,而且增加之人,不是玄甲大戟禁军,而是银甲马朔龙骑兵!
龙骑兵241师平常驻守居庸关,没有大事,绝不会轻易离开居庸关,龙骑兵出现在洛阳皇宫,就意味着大将军刘光武回来了!
刘光武不会无故回来,回来定是要么勤王护驾,要么拥立新皇登基!
群臣正一边琢磨,一边走着,前面的朱元晦、孔文举、王介甫、赵廷宜等人身形一震停下脚步,就见太和殿前高高的石阶之上,四王子傅君峰傲然屹立其上,身上仿佛被一层佛光笼罩,后面一左一右跟着身着孤星战月铠、腰挂金色宝刀的刘光武和手捧圣旨的朱太公,再后面,跟着手握剑柄,一身玄铁盔甲的禁军主将--独孤如愿!
群臣一眼就看出,傅君峰腰间挂着的宝剑,正是皇帝傅玄华的佩剑---青釭剑!青釭剑一直是傅玄华的佩剑,从不离开其左右,现在配在傅君峰身上,其含义不言而喻!
“先帝昨夜驾崩,遗诏传位四王子!”群臣一楞神的时间,朱太公手举诏书,高声向下喝道。
“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朱太公一说完,和刘光武、独孤如愿、高公公等人当先冲傅君峰郑重跪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3000玄甲大戟禁军和3000银甲马槊龙骑兵,跟着一齐轰然跪倒。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和殿广场上的数百位朝臣,在朱元晦、孔文举等人的带领下,“噗通通”跪倒一片,个别反应慢的,吓得浑身直哆嗦,生怕惹怒了新皇帝!
看来,一夜之间,大汉帝国在无声无息间,就完成了最高权力的更迭,似乎没有流血!
新皇帝傅君峰是如何做到的,他们不得而知,他们只知道,傅君峰登基后,必然会励精图治,振兴大汉帝国!
大汉帝国一场权力的洗牌,又要开始了!
其实不是没有流血,而是他们没看到流血,或者说,他们很多人都没注意到,刘光武战袍上的血迹斑斑!
昨夜,大汉帝国至少有1500名将士在4子夺镝中阵亡,其中包括两位战力达武宗初阶的高手!
“各位爱卿平身!”傅君峰虚手相搀,“传朕旨意,先帝驾崩,全国服孝百日,大赦天下!”
“谢万岁!”众人三拜九叩,这才起身。
看着下面黑压压的群臣、禁军、龙骑兵将士,傅君峰感觉肩上担子的沉重,抬眼再看远方,一轮红日越出东方,冉冉升起,那里有千万大汉帝国百姓,50万大汉帝国将士,都等着自己去统领,仿佛都眼巴巴看着自己,这皇帝,这江山,这天下,也不是那么好坐的!
##########
汉历301年---创华51年4月8日夜,大汉帝国第15代皇帝---傅玄华(汉历237-301年)驾崩,享年64岁。
随后四王子傅君峰,在义弟武将刘光武家族、岳父文臣朱太公家族等势力的支持下,几乎兵不血刃,夺镝胜出。
虽然表面上看是兵不血刃,权力和平交接,但背地里却是惊心动魄,傅玄华驾崩之时,把四子傅君峰招到乾清宫中,由独孤如愿的禁军保护起来,八王傅君寒不甘心失败,率领驻守洛阳南门外的南大营1万将士和城内的1万右羽林将士,试图连夜进攻皇宫,却被及时从居庸关赶回来,手持烈焰刀的大将军刘光武击破,三息之内,连斩两名战力达武宗初阶的八王护卫!
至于在西长城朔州关的14王子傅君横,得到消息后本想率部南下争夺皇位,但被司马家家主司马盛周拦住,他已经得到刘光武进京的消息,知道二儿子司马述赌对了,自己也没必要陪14王子再赌下去了,况且,东面还有北方军第二军团的3万大军堵住去路,第二军团的整体战力要比第一军团强,除随刘光武进京的241龙骑兵师外,还有231师、242师两个甲等师,第一军团短时间内根本就过不去,其实司马盛周也不是没有眼光之人,他之前通过四王子和刘光武的关系便能判断出来,四王子夺镝胜出的可能性很大,所以紫禁城决战后,他便把自己佩戴的龙泉剑给了二儿子司马述,已然隐隐做出了决定。
14王子心中暗骂司马盛周老奸巨猾,但也只能认命,不久只率部分亲卫奉诏进京奔丧,从此再没回到北方军,被新皇帝傅君峰变相软禁在洛阳。
傅君峰(生于汉历255年)遂46岁登基,为大汉帝国第16代皇帝,改年号为---“创元”。
这一年,乃是大汉帝国12生肖的---虎年,后世以这一年为界,之前数千年成为“创元前某某年”,之后诸年成为“创元后某某年”……
##########
皇帝傅君峰登基前,就一直踌躇满志,希望恢复大汉帝国往日令四海臣服的雄风。
于是,傅君峰登基伊始,首先圈禁了参与夺镝的八王傅君寒、十王傅君奕,这两个王爷是皇帝傅君峰的同父异母弟弟,能留下他们性命,已是难能可贵。
另一个参与夺镝的十四弟,乃是皇帝傅君峰同母所生,傅君峰不忍加害,但削去其北方军第一军团主将之职,改封---诚王,并收回先帝赐予的龙渊宝剑,那龙渊剑在九州大陆名剑榜中排名第5,皇帝的佩剑青釭剑也不过排名第9,皇帝当然要收回了。
御弟诚王傅君横(生于汉历263年),时年38岁。
不过,部分八王、十王、十四王阵营内的官员,却没有那般幸运了,刘光武手持烈焰刀,率横刀马朔龙骑兵、北大营、南大营将士,当天就包围和查封了大批三品以下官员的府邸,其中4品以上官员就有8户之多,好在傅君峰有容人之量,没有对这些官员实施灭门,只是诛杀了官员及其同党本身,没有过多制造杀戮,饶是如此,倒在午门前的官员,仍然有58位之多!
这已经是最少的流血了!
换做八王、十王、十四王任何一人登基,所制造的杀戮绝不会少于1万人!
踏血登基!
傅君峰另外5个弟弟---七王、九王、十一王、十二王、十三王没有参与夺镝,皇帝本没太多为难,但七王傅君明本来身体就不好,之前与八王常有走动,听到府门外面人喊马嘶,以为四哥要来拿人,当场被吓死了---这就是生在帝王家的可悲之处。
皇帝傅君峰立刘光武的姐姐---刘氏为皇后,刘皇后(生于汉历257年)时年44岁;
立朱太公的女儿---朱氏为皇贵妃,朱贵妃(生于汉历258年)时年43岁。
##########
1、立长子---傅正胥(生于汉历274年)为太子,太子时年27岁,皇后刘氏所生。娶司马家大女儿、王家大女儿为妻,育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长子---勇庆(生于汉历292年)为司马氏所生,自小仁厚,时年9岁,称勇庆王子。
次子---广庆(生于汉历295年)为王氏所生,自小顽劣,时年6岁,称广庆王子。
三子---元庆(生于汉历297年)为司马氏所生,最聪明,时年4岁,称元庆王子。
女儿---金莲(生于汉历299年)为王氏所生,时年2岁,称金莲公主。
2、封二王子---傅正刚(生于汉历276年)为东王,东王时年25岁,皇后刘氏所生。娶朱家大女儿为妻,育有一子两女:
长子---吉庆(生于汉历297年),时年4岁,刚刚夭折。
大女儿---金玉(生于汉历299年),时年2岁,称金玉公主。
二女儿---金香(生于汉历301年),时年不到1岁,称金香公主。
3、封三王子---傅正龙(生于汉历277年)为南王,南王时年24岁,皇贵妃朱氏所生。娶唐家大女儿为妻,育有一个儿子:
长子---茂庆(生于汉历299年),时年2岁,称茂庆王子。
4、封四王子---傅正虎(生于汉历278年)为西王,西王时年23岁,皇后刘氏所生。娶孔家大女儿为妻,育有一子:
长子---义庆(生于汉历300年),时年1岁,称义庆王子。
5、封五王子---傅正伐(生于汉历280年)为北王,北王时年21岁,皇后刘氏所生。娶赵家大女儿为妻,育有一子:
长子---全庆(生于汉历301年),刚出生,称全庆王子。
6、封大女儿---玉洁(生于汉历275年)为玉洁公主,玉洁时年26岁,皇贵妃朱氏所生。嫁与独孤家长子独孤卫青(生于汉历272年),育有三女一子---其中独子独孤去病(生于汉历297年),时年4岁。
##########
鉴于刘光武在自己登基中的重要贡献,皇帝傅君峰加封义弟刘光武为豫王,是唯一的异姓王,同时拜武相,统领三军。
豫王刘光武(生于汉历259年),时年42岁,娶皇帝傅君峰的妹妹---长公主傅莲心为妻,内力修为已达武圣中阶,血战沙场20几年,是一员骁勇的战将和睿智的统帅,育有三子一女,长子刘成裕,次子刘成表,三子刘成周,皆为武将,在大汉帝国军中都有相当的地位。另有远房侄子刘成温为文臣,加之刘光武弟弟刘光仁执掌左羽林,刘氏家族子弟遍布大汉帝国军中,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皇帝傅君峰封岳父朱太公为辅国公,拜文相,统领朝政。
朱太公(生于汉历236年)时年65岁,育有一子一女,长子朱元晦(生于汉历256年),时年45岁,官至工部尚书。
司马述(生于汉历268年)正式被立为司马氏家族的族长继承人,独孤如愿(生于汉历254年)也顺理成章,成为独孤氏家族的族长,二者代表的司马氏、独孤氏家族,都获得了相应的封赏。
其他参与夺镝,但没有起决定性作用的赵氏家族、王氏家族、孔氏家族、在西蜀的唐氏家族等有功之臣,皇帝并没有吝啬,尽皆封赏,不一一赘述,各大世家无不感恩戴德,宣誓效忠。
先帝傅玄华驾崩7日后,傅君峰为其举行了盛大的国葬,随后被葬入洛阳城西门外的傅氏皇陵。
接着,皇帝傅君峰大赦天下,对内,积极发展经济,开荒拓土、修建水利。
皇帝铁腕整顿吏治,完善吏治体系,建立以武相管军队,对外指挥用兵,文相管内政,对内发展的吏治架构,大汉帝国风气焕然一新。
其中,武相监管大汉帝国三军统帅部,其下建立兵部、刑部等部门,具体职责为:
1、兵部:掌军令、军政、征兵、官兵的军籍及兵籍、武官的任免、选用、考核、赏罚,驿站、装备、军械、仪仗、疆域测绘、马政。
2、刑部:掌刑法、囚徒、复审、缉捕等事。
文相监管吏部,其下设立礼部、户部、工部等部门,其中:
1、礼部(教育部):掌管考试、学校教育、礼乐、祭祀、宴会食品、铸造印符、册封,全国的佛、道教事务,以及少数民族的册封、招待等。
2、吏部:掌文职官吏的任免、考核。
3、户部:掌管全国的户口、财政收支及预算、田土地册、铸造货币、税收等。
4、工部:掌管全国的工程建设、屯田水利、山林捕猎、军器制造、杂项产品的制造等。
值得一提的是,皇帝采纳了一位蔡姓內侍的发明建议,令朱太公、朱元晦在大汉帝国推广了新的造纸技术,大大促进了知识的传播,间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此前的纸是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做的,价格昂贵,普通百姓根本用不起。
##########
对外,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征兵整军备战,逐步整顿北方军、西北军、西南军、东南军四大军系,全国常备军力46万,号称50万。其中:
一、帝都洛阳守军5万人,分别为:
1、左羽林1万步兵,驻扎西城内。
2、右羽林1万步兵,驻扎东城内。
3、北大营1万骑兵,驻扎北城外。
4、南大营1万骑兵,驻扎南城外。
5、金吾卫1万步兵,负责城内治安及四城守卫。
6、另有禁军3千人,全部为玄甲大戟骑兵,直接负责皇宫安全。
二、整顿四大军系主力,分别为:
1、大汉北方军有12万人:下辖第一军团、第二军团,各为6万人,其中4万骑兵,两万步兵,战力最为强悍。
2、大汉西北军有4万人:其中步兵、骑兵各2万人。
3、大汉西南军有5万人:主要为步兵。
4、大汉东南军有5万人:为步兵和部分水军。
三、其他15万军队,分布在各地11个郡郡守(又称刺史)手中,主要为步兵,又称---郡兵,战力最弱。
除了这些正规军外,每个城守、郡守手中,还有属于自己的少部分(500人左右)府兵、维持社会治安的捕快等,这些都不算正规军,但有些府兵的战斗力也不弱。
##########
中原汉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包容性强,目前是九州大陆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又名---“华夏族”,乃是中原地区的主体民族,为上古时期,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的后裔,即---“炎黄子孙”。
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
汉族的祖先---轩辕黄帝和炎帝,在中原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阪泉之战,炎帝部落战败,并入黄帝部落,炎黄联盟初具雏形。
后来,黄帝和炎帝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东夷集团的九黎族首领---蚩尤,把联盟势力扩大至今日的‘汕’东境内,进而不断吞并南方长江中下游的中小部落,汉民族逐步繁衍到整个中原地区。
而蚩尤的后代,则退到北方草原,成为游牧民族,也就是契丹、蒙古族的前身。
中原王朝历经夏、商、周、秦四朝,秦朝末年天下大乱,中原八大家族先辈,先后随炎帝嫡系后裔---大汉帝国开国皇帝傅云龙起兵,最后楚汉相争,历时5年击败强大的西楚霸王,为创立大汉帝国立下汗马功劳。
历经300年发展,各大家族盘根错节,互相联姻,已成为大汉帝国最重要的政治基石。
同时,各大世家也随着大汉帝国皇帝的更迭,起起伏伏,表面上相安无事,私下里却明争暗斗,纷争不断……
各家势力,分散渗透到大汉帝国中央各部门、中原各郡,均不容小视。其中:
中原八大世家之---刘家:出自中原‘菏’南,主要是轩辕黄帝后裔,更确切说是尧帝一支,历代以武将居多,多年来人才辈出,居中原八大家之首,当年大汉帝国建立时,刘家不但出力最多,而且直接为傅云龙拿下了中原地区最重要的一个郡---‘菏’南郡。刘家同时也是九州大陆---八大门派之一。
中原八大世家之---朱家:出自中原‘鞍’徽,主要是炎帝后裔,历代以文臣居多,在八大家中,地位仅次于刘家,当年大汉帝国建立时,为傅云龙拿下‘鞍’徽郡立下汗马功劳。
中原八大世家之---司马家:出自中原‘?’硒,历代以武将居多,世袭---长安侯,300年前,算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鲜卑族一部,当年傅云龙被封汉王后退守汉中,若是没有司马家在‘?’硒全力支持,傅云龙也不可能东山再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与西楚霸王最后争夺天下。
中原八大世家之---独孤家:出自中原‘柑’肃,历代以武将居多,世袭---平凉侯,300年前,也算是西部游牧民族鲜卑族的一部,傅云龙退守汉中时,独孤家所在的‘柑’肃乃是傅云龙身后一道坚固的屏障。
中原八大世家之---王家:出自中原‘汕’西,主要是舜帝后裔,历代以文臣居多,世袭---长治侯,当年楚汉相争时为傅云龙夺取‘汕’西郡立下大功。
中原八大世家之---赵家:出自中原‘菏’北,历代以文臣居多,世袭---常山侯,赵家乃是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王族后裔,再往前数乃是颛顼帝后裔,当年傅云龙与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赵家坚定站在了傅云龙一边,第一任家主的妹妹就嫁给了傅云龙做贵妃,傅云龙的正妻姓吕,大汉帝国开国之初其实是9大世家,傅云龙驾崩后,吕家专权,甚至杀害了赵贵妃,后来被其他8大世家联手灭族。
中原八大世家之---漕帮孔家:出自中原‘汕’东,孔子后裔,再往前数据说是商朝王族之后,孔家掌控大江南北漕运,富可敌国,也有子弟在朝中为文官,世袭---荠南侯,当年楚汉相争时为傅云龙拿下‘汕’东功不可没,孔家在朝中的影响力较弱,排名八大家之七,但在江湖上的影响力,仅次于刘家,在经济上的影响力,却是八大家之首。孔家同时也是九州大陆---八大门派之一。
中原八大世家之---西蜀唐门:位于西蜀,主要是轩辕黄帝后裔,更确切说乃是尧帝另一支,善用毒、暗器,世袭---城都侯,当年楚汉相争时为傅云龙拿下西蜀并成为汉军在西南方向的一道屏障,唐家很少有人在朝中做官,在八大家中,实力最弱,但对西蜀的影响力,却是其他几家无法比拟的。唐门同时也是九洲大陆---八大门派之一。
##########
得到傅君峰登基的消息,周围契丹、蒙古、“朝”鲜、西夏、吐蕃、西域各国尽皆振动,他们没想到傅君峰能后来居上,几乎是兵不血刃击败八王、十四王继承大统。
而且,傅君峰获得中原八大家族的支持,是空前的!
看来大汉帝国,又将出现一位叱咤风云的英主!
九州六国,都在惴惴不安看着,他们知道,傅君峰绝不会坐享其成,他整顿完大汉帝国内部力量后,对外的第一个目标,会是哪个方向?会是谁?!
他们现在能做的,就是积极备战—
这几个国家,虽然人口规模加在一起也没有大汉帝国多,但他们以游牧民族为主,至少都维持有5万以上强悍战力的正规军队,而且大部分都是骑兵,如果需要,随时都可以再征调同样规模的预备役,其中尤其以契丹国力最强,铁骑数量号称20万!6国的正规部队加起来,也接近了40万,总体战力更是超过了大汉帝国!
同时,因为九州大陆有大汉帝国这个庞然大物存在,其他6个国家之间虽然也有或多或少的矛盾,但也能经常团结起来一致对抗大汉帝国,其中蒙古、西夏、西域等国通常会以契丹马首是瞻。
所以目前的九州大陆,大汉帝国表面上虽然最为强大,但也只是体现在经济、文化方面,在军事上只能说勉强与其他6国保持均衡的态势。
##################################################
(作者的话1:4子夺镝在历史上,清朝康熙大帝时有过,最后4子胤禛夺镝成功,所以傅玄华的名字中,取了一个‘玄’字,也是年少登基,康熙在位61年,本书中傅玄华在位51年,所以傅君峰在本书中,设计成傅玄华的第四子……)
(作者的话2:本章中后面几段显得有点苍白,但这章是本书人物关系的总脉络,最终太子是否登基?皇帝最喜欢哪个皇孙?东王、南王的最终结局?西王和北王是怎么死的?五个王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各大世家都支持哪个王子?东王是被谁打伤的?儿子是怎么夭折的?元庆王子跟谁指婚的?是谁害死的?多睿衮的老婆是谁?文清的大老婆是哪家的女儿?其他7个老婆,跟这些人是什么关系?)
(作者的话3:这章不感兴趣的同学,可先跳过,将来再回来找,有用......)
(作者的话4:八大世家的争斗恩怨,在本书中,贯穿始终,在这里,先行铺垫一下……现实历史中,这八大姓,也都有过辉煌历史……)
(作者的话5:索性这章就多啰嗦一下---
兵部---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军委下属的总参及各总部、交通部、安全部、邮政局、政府招待机构、测绘部门等部门的综合。
刑部---相当于现在的高院、高检、公“安”部、司法部几个部门的综合职能。
礼部---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宣传部、文化部、民委、食品监督部门、新闻出版总署、宗教局、等部门的综合。
吏部---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人事部。
户部---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民政部、央行、税务总局、审计署及公“安”部的户籍管理部门等部门的综合。
工部---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农业部、水利部、粮食局及部门大型制造业国有企业等部门的职能。据现代考古发掘,在罗布淖尔地区发现的纸可以追溯到西汉武帝时期,东汉时期的蔡伦只是改进了制造技术。
衷心感谢发布网站的大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