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服务小说 > 其他类型 > 战国之天下纵横 > 第一百二十九章 花纹中的乾坤 冶炼历史

第一百二十九章 花纹中的乾坤 冶炼历史(1 / 1)

“折叠和锻打都要求手艺,要看一个铁匠对于锻造过程、节奏的把握,以及对锻造程度的具体理解。”

“折叠锻打是通过半熔化形式,利用叠打,热锻,半热锻。把钢铁加工成形的工艺。通过控制材料内部密度与结合处的含碳量,以及不同结晶状态的马氏体。”

“并且你们要通过锻打,保证不同含碳量之间的钢材紧密结合,相互热熔,但又不完全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达到不同含碳量的钢材形成内部分层的复杂结构,从而达到了普通钢材难以企及的特殊的柔韧和硬度完美的结合。”

“你们面前摆放的这二十几把剑胚,主要问题首先是锻打力量不均匀,这样就形成了凹凸不平的面,当你们再次折叠的时候,这些凹凸不平的面自然无法紧密结合,这就形成了内部的空洞。”

“一旦在此加温,两者之间就会分离,破皮,掉渣,最后整个断掉。”

“另一个问题就是折叠的时候,表面没有用硼砂处理干净,导致折叠锻打之后,表面的氧化层让折叠表面无法热熔在一起。”

“从而形成了分离层,这样的情况一旦加温淬火,就会裂开,剑也就废了,锻造这二十几把剑的学生,你们各自再去领两块钢材,从新开始锻打。”

“记住,要均匀的用力,如果力量小,那么可以适当的提高材料温度,让它们再软一些。不过用力一定要连续,平稳。”

“锻造的表面必须平整,撒上硼砂在表面呈现最亮的黄色的时候进行折叠,下凿的时候力度一定要大,最好一两下就在材料上打出很深的槽,然后马上折叠,不能等氧化层出现,速度一定要快。”

“剩下的都还不错,我已经给你们都修整了一下,现在基本上说,剑胚的锻打,大部分人都过关了,你们拿回你们的剑胚,按照我刚才说的在检查一遍,尤其是我修整过的那些,你们看看自己的问题出在那里。”

“你们记住一把好的剑看剑身,一把剑在折叠锻打的过程中,剑身会形成花纹,有流水纹、云朵纹、羽毛纹、阳作龟纹、冰裂纹、旋纹等纹路,这是用不同的折叠方式和锻打方式,打出来的纹路不同,越稀有的纹路,工艺难度越大,剑身的报废率也越高。”

“好的花纹自然,发于内,露于外,看得见,难触摸,只要剑身尚未磨蚀尽,花纹就永远存在。”

“一旦熔炼过头,两种材料完全融合在一起,就会出现假花纹,那是表面形成的花纹,轻轻打磨就不见了。”

“花纹要细腻那就要折叠很多次。花纹华茂清爽而立体,那就不能折叠很多次,且每一层的厚度要厚实一些。纹彩壮丽彩,自然流利,那就需要在锻打的过程中制造一定的渗碳区,形成较多的碳化铁层。”

这些都是手法和锤法才能做到,在剑身平整光明的情形下,花纹浮现出最佳的视觉后果。像珍珠、卷云纹、龟纹等,即是花纹中的上品。”

“反之,花纹含混不清,纹彩灰暗,则为拙劣品。好的花纹表面浮现出一种特有的亮色,且耐磨蚀不易生锈,这都是经过多次重复锻打,并且,你们要体会每一次折叠,每一锤的敲击,最后会在花纹上呈现什么样的效果。”

“现在教你们的其实就是最简单的折叠锻打,也就是云纹,只要你们能做到,锻造过程中,用力平稳,锻打有力,料面平整,折叠层之间厚度一致,敲长而不敲宽,两边的修整敲击越少越好。就能做到很好的体现云纹效果。”

“你们就能打造出非常好的云纹剑胚,其实这就是锤法练习的一个过程,要学会用力,让铁锤成为你手臂的一部分,让钢材按照你需要的方向延展,不能说一锤下去,钢材向四边延展,这是不行的。”

“你们要知道,锤法的练习异常的关键,所谓龙渊状如登高山,临深渊。泰阿如流水之波。工布文若流水不绝。这里说的高山、流水,其实指剑身上的花纹图案。”

“这种花纹是经过极其庞杂的锤炼、淬火自然形成的,磨之不去。传说中干将莫邪剑,阳作龟文,阴作漫理,说的也是剑身上的花纹。带有这种花纹的剑,是剑的一种最佳性能的体现,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刚柔相济。”

“当然,咱们现在的冶炼水平比较高了,可以直接得到想要的含碳量的钢材。这一点和欧子他们不同。”

“他们的那个时代,是以炼化的生铁不断的通过闷烧脱碳,反复的捶打取出杂质,不断的折叠延展过程中排出不必要的杂质,和高碳的渗碳碎渣,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自然钢材花纹。”

“并非刻意为之,当然,由于渗碳区间形成的较多碳化铁层,也导致他们铸造的剑不需要酸洗显现纹理,从而形成花纹。而咱们由于钢材的质量大大的超过了他们,钢材在锻打过程中不断的粘合,中间并没有所谓很高的碳化铁层,因此需要酸洗纹路才能显现。”

“也就是说欧子他们,和咱们的锻造目的并不相同,他们是追求现将生铁经过锻打成为钢,然后在用锻打的方式得到剑的较好性能。”

“而咱们是直接用不同含碳量的钢进行折叠锻打,以获得最佳的剑的性能。可以说省去了生铁成钢的过程,这是进步了,但并不是说,咱们就可以不需要锻炼自己的锤法。”

“锤法不仅要练,还要时时刻刻的练,一定要让你的铁锤在你手中练出灵性,要让材料在你的锻锤下按照你们的意志出现你想要形状,这才是一个优秀铁匠的基础。”

“你们看到了,其实锻造剑胚很容易,只要掌握好我刚才说的,打造一把剑胚你们只用了一天,熟练的师傅一天能打造好几把,这不是问题。”

“但关键在于,即便打造完剑胚,如果打造过程中存在暗伤,打造的不规范,折叠面处理的不好,热熔的时候火候过了,那么最后必然会在铲削,淬火,回火,打磨抛光的过程中出问题。”

“行了,今天,咱们什么都不做,就是检查,修整剑胚,确定没有任何问题,然后咱们进入下一个环节,铲平修整出箭的形状,面和刃。好了,各自领取你们的剑胚。”

“是,先生。”

雷云看着眼前的这些少年,心中升起了一股念头。曾几何时,中国的传统冶炼被视为从西亚传入中国的,而冶炼界居然也认可了这种说法。

其原因就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铁器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部和小亚细亚地区,时代为公元前2500年。

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赫梯人墓葬中出土铜柄铁刃匕首,经检测为人工冶炼制品,说明安纳托里亚高原居民最早掌握人工制铁术。

公元前1500年以后,除安纳托里亚高原外,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出土的铁制品数量逐渐增加。公元前1500年至1000年间,冶铁技术通过欧洲、亚洲和北非的部分地区向外传播。

因此,冶铁技术自公元前800至公元前500年由古波斯传播到古印度和古中国。随后有宣称以恒河平原中部的居民,早在公元前第2千纪早已经掌握了冶炼、制作和使用铁器的技术,所以印度冶铁技术可能是独立起源的。

这样就剩下了中国,也就是说,冶铁,并不起源与中国,而是从古波斯或者古印度,经过传播进入中国的。

老实说这个说法能被认可和接受就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但是中国的奇怪的是,包括铁的冶炼以及很多东西,都被从中国的文化传承中剥离了出去,比如说最早的玻璃等等,都成为的外来传入的物品。

乍一看这似乎也没什么,起码在普通人看来是这样,但实际上,作为一个文明诞生的基础,一些东西绝对不能是外来文明传入的,这很重要。

一直到中国考古发现了最早的陨铁文物,铁刃青铜钺。1972年在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中期时间大概是公元前一千三百年。

这件古兵器,经过鉴定确定刃部是陨铁加热锻造成的。这个信息很重要,因为能把陨铁加工成刃的材料,夹在青铜器中间。

它至少说明中国的商代,人们已掌握一定水平的锻造技术和对铁的认识,熟悉铁加工性能,并认识铁与青铜在性质上的差别。着说明什么?这起码说明中国人在这个时期对铁的认识已经到达了一个相当的层次。

那绝对不是对铁制品非常陌生的表现,也就是说,商朝时期的人对铁的认识完全可以追溯到更早。同时最早对煤的记载是在《山海经》中: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其上多白金,其下多石涅。

尽管有人说《山海经》的成书年代以不可考证,最晚被认为是战国时期才成书,因此不能作为中国人使用煤的证据。更不要说以煤来炼铁了。当然,这主要是一些西方学者提出的。

他们总是想将一些东西从中国剥离出去。当然这件公元前一千三百年前的铁刃青铜钺自然也不能作为中国冶铁的直接证据了。

哪怕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钢的国家之一,哪怕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领先世界一千五百多年。但是独立起源冶炼钢铁这件事,在一段时间中一直不是中国的。

一直到湖南长沙杨家山春秋晚期的墓葬中发掘出一把铜格铁剑,通过金相检验,结果证明是钢制的。

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中国最早的钢制实物。它说明从春秋晚期中国就有炼钢生产了,其实这个时间段和欧冶子铸剑的时间大致是吻合的。

那么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也就是说不是冶铁起源的国家最先展开了炼钢。而冶铁起源的国家,还在使用青铜为主的兵器打群架。这事就变得很有意思了。

春秋时期,楚国制造的兵器闻名天下。《史记·礼书》和《苟子·议兵篇》中都谈到楚国的宛出产的兵器刃锋象蜂刺一般,这可以肯定钢制的。

因为铁制的刀剑过于柔软,不可能达到象蜂刺一样的锐利程度。当时西方古罗马士兵使用的刀剑是熟铁的,在战场上交锋时一刺便弯,再刺之前非要放在地上用脚踩直不可。

公元1世纪时欧洲人普利尼曾经说过:虽然铁的种类多而又多,但是没有一种能和中国的钢媲美。

可是春秋时期,中国人究竟是采取什么方法进行炼钢生产的呢?此时中国人再次陷入了尴尬,因为没有相关文献记载,当时的历史研究讲究两重证据法。

也就是说文献记载和文物出土被完全确认,相关的东西才能作为证据被世界的学术界认可。但问题在于中国的很多东西缺乏文献记载,但实物出土确越来越多。

在这之后,在对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部分钢兵器进行科学检验的时候,也是在没有相关文献记载的情况下,却揭示出中国最古老的炼钢法。

我们知道,生铁、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在于含碳量上,上的区别了,咱们也不多说废话了。

中国古代最早的炼钢工艺流程是先采用木炭作燃料,在炉中将铁矿石冶炼成呈海绵状的固体块,待炉子冷后取出,叫块炼铁。这个前文也表述了。

块炼法炼铁含碳量可控,是中国早期炼得的钢铁。再用块炼铁作原料,在碳火中加热吸碳,提高含碳量,然后经过锻打,除掉杂质又渗进碳,从而得到钢。这种钢,叫块炼铁渗碳钢。河北燕下都出土的钢兵器,都是用块炼铁渗碳钢制造的。

用块炼铁透碳钢制造的刀剑,虽然比较锋利,但炼这种钢碳渗进的多少,分布的是否均匀,杂质除掉的程度,都非常难掌握,而且生产效率极低。

但问题是这个发现是战国时代啊,燕下都,这是战国时期的燕国。也就是说,在战国时代,这种炼钢的方式已经被广泛运用,大规模生产了。

就在这个时候,在新疆尼勒克县考古中,考古人员挖了一座看似普通的古墓,却在其中发现了一件特殊文物,即大量的煤炭、煤灰、煤块,根据碳14元素测定,发现这些都是3500多年前的东西,也就是说在当时尼勒克县的古人就懂得用煤炭了。

几乎与此同时,在甘肃省的临潭县,磨沟寺洼文化墓葬出土的两块铁条。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510年到公元前1310年,这个时间已经和,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出土的铁制品时间高度一致了。但这次发现并没有发掘到其他冶铁的痕迹。

也就是说,这个记录可是比小亚细亚的铁冶炼发源晚不了多久,但即便如此,仍然有人提出早期铁器自西而东传播的时间和线路存在的可能性凸显出来。

记住,这仅仅是可能性,但即便是可能性,一种假设,也被人再次用来证明铁的冶炼,并不是中国人独自发源的。

这个说法就是,大概在公元前2千纪中叶以前,安德罗诺沃文化联合体的成员,再向天山地区迁徙过程中,不断寻找新的铜矿资源。

青铜冶铸技术步入辉煌鼎盛阶段,并开始冶炼铁器,冶铁技术最早在伊犁河流域普及开来。在公元前2千纪下半叶的时候,人工冶铁技术断续地东向传播,经天山通路,传播到甘肃,继而东传,公元前1千初开始出现在中原地区。

好吧,尽管我们公元前一千三百年前就会用铁做青铜器的刃了,尽管我们的欧冶子公元前五百三十年就会打造钢剑了。

而从时间上看,这些人全然不顾当时的环境没有高铁,没有航空,甚至没有公路,人类的族群几乎是闭塞的,传播一些东西需要的时间可能需要很久的时间,而这样的所谓论证即没有史料记载,也没有相关的实证。就剥夺了中国独自开源冶炼铁器的权利。

尽管我们的冶炉城已经开始批量炼制和打造钢制兵器了,尽管我们的燕国已经大规模炼钢了,尽管魏国大梁冶铁工坊已经遍地皆是了。但冶铁,始终是个舶来品,咱们始终不是开源者。

其实这件事是后世很多冶金人的心结,作为文明的标志是什么?文字,社会,技术。这是最基本的三个要素,这是人类是否进入文明,是否能自称为文明的重要标志。

其中尤其是以冶炼技术和金属工具的出现为重要标志,否则也绝不会以什么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来命名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段了。

实际上,冶炼是具备延续性的,冶炼铜之后肯定是冶炼铁,作为技术的延续性,这一点没有疑问。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期开始,中国青铜技术西来的说法也是甚嚣尘上。

这些人的说法很简单,土耳其东部的的卡萤泰佩遗址发现了距今年的自然铜制品,并经退火处理。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铜制品,未经冶炼,为自然铜加工而成。

大概8000年,自然铜制品扩散到中亚,甚至传播到了巴基斯坦中部。大约6000年前,砷青铜出现,土耳其东部。大致5000年前,锡青铜出现,西南亚。后扩散到中亚和欧洲。

而甘肃省林家遗址的发掘。出土了一把铜刀。测定时间是公元前3280年到前2740年之间。因此,这把铜小刀的出现,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抛弃石制工具,转而使用金属器具的国家之一。

但并未在时间上取得优势,证明中国的青铜器冶炼是自源性。

这里并没有明说中国青铜器的冶炼怎么样,但是根据时间估算,和根据传播的规律,应该是自西向东传播的。

并且,没有证据表明青铜的冶炼存在多源性。而对中国的青铜冶炼,没有再时间上早于卡萤泰佩遗址的直接证据和文献记载。

但是搞冶金的人都知道,中国的青铜冶炼并不含砷,也就是说中国的青铜冶炼不同于土耳其砷青铜冶炼技术。很明显是另外一个冶炼体系。

中亚以西地区的合金技术早期以砷铜与锌铜为主,晚期以锡铜为主。而中国的青铜器合金技术的发展情况却正好相反。开始以纯铜为主,有少量锡铅铜、铅铜和锡铜。最后才出现砷青铜。是完全相反的两个路子。

只要有冶金知识的人都知道,这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技术体系,或者说大家都是相互摸索中发展技术,这个特征太明显。根本没必要讨论。两项青铜技术,应该都是自源性的。

所谓大家知道,青铜是铜的合金,请记住,是合金。也就是说,必须人为的添加其他金属或者物质形成合金。

那么砷青铜的砷从何来?其实它并不来自于铜矿本身,当然,自然界的铜矿有一些含一定量的砷,但是含量离构成砷青铜还早的很。

所以最早的土耳其东部的古人类在获得纯铜之后加入了一成左右的砷,从而形成了砷青铜,但砷青铜炼制完成之后需要较高的温度来淬火,才能达到理想的硬度。

因此不管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他们的青铜冶炼始于砷青铜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当时只发现的单质的铜和砷,也就是灰砷、黑砷和黄砷。然后用于熔炼青铜。

而咱们最早的青铜器中就是铜,也就是说,最开始咱们只是把获得的铜作为单质来使用,后来逐渐加入了锡,铅等物质,这个时候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还没有使用锡和铅的记录。

并且,锡和铜一般情况下根本不会出现在铜一个区域,两者相互没有伴生的矿,也就是说很明显的两种元素必须单独发现,然后按照冶炼合金的要求摸索添加比例,最后得到青铜合金。

从冶炼的原理上来说,中亚以西地区很明显的,是先砷青铜,再锌青铜,但是锌矿和铜矿有伴生关系,一般情况下,铜矿多多少少都会伴生一些锌,铅之类的。同样的,锌矿也有铜矿伴生。

所以很难说明中亚以西地区的人是有意将锌加入铜中形成合金的。不过考虑他们的青铜合金是一个一步一步完善的过程,和咱们的线路完全不同。也就是说冶炼原理上就是两回事。

但咱们从一开始寻求青铜合金的时候,第一选择就是锡。也就是说,咱们使用铜的时候,已经发现了锡,铅,锌,等等。

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咱们一开始就找对了方向,形成了锡青铜合金,后来为了扩展合金的性能才开始了各种合金青铜的试验。这就是两者从冶炼原理上的最大差异,所以不可能有什么传播和接受的关系存在。

最新小说: 谍海偷天 从木叶开始的宇智波琴川 开局签到西游送太乙真人 成为反派得不到的黑月光 团宠小祖宗九百岁 炮灰王妃今天洗白了吗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我靠着茶里茶气嫁给了豪门大佬 八零好福妻 九零福运小俏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