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生是一场修行(1 / 1)

<>想必每一个女孩都有一个公主梦,期待着白马王子的到来。那么,每一个男孩肯定也有着那么一个仙侠梦藏于心底,有着“鲜衣怒马少年时,一朝看尽长安花”的壮志豪情,遥想着青梅煮酒论英豪的英雄气概。

每一部仙侠剧可谓有着令人热血沸腾的亮点,每一位观者都会情不禁地把自己带入,仿佛自己也是那豪雄,纵千军万马,吾一人往矣,浴血杀敌尤不过及。

其间必有各色修行法门,或刚烈,或阴柔,或毒辣,或奇诡,大流小派迭出不穷。

当然,我所要说的不是此种修行,现代社会的修行大抵只有修身养性,行走人生的自我修行一种了。

修,可以理解为修养德行,成就道德。老子曾经说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在老子看来,德分上下,具有上德的人并不觉得自己有德,一切凭自己内心做事,不讲究自己做是否有德或者失徳,在他人眼中,这才是真正的有德之士。而下德之人,处处宣扬自己的德行才具,刻意卖弄,过分施舍,以至于约束了自己,弄巧成拙。

纵观正本《道德经》,老子以一种辩证的思想阐述了这个世间万物的起止,他以大智慧看待世间一切,很多后世科学逐步论证了其中的一些观点,可见老子眼光的长远性。

老子本身淡泊名利,他并不刻意卖弄自己的学识,直到他西出函谷,守关关令尹喜要求,才写下这本旷世之作。不然,后世还无从得知原来史上还有这样一位圣贤,一本巨作能影响后世几千年。

老子看淡了一切,他认为:“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大智若愚,大愚若智,随着时光的流动,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不必强行逆转,不应强求,这便是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朴实无华,却是一切自然之本,它并不张扬,却愈显重要。我们说不清它是什么,就姑且称之为道吧。

老子的一番话可谓包涵一切,因为不清,才更显明白。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为何我们非要打破,去解释一通呢,语言在这里便显苍白,便显无力了。我们去解释,何尝不是我们的卖弄,却弄巧成拙呢。

这便是老子的修养,他不解释,只是在描述一个事实,他舍去了一切繁华,剩下的,在他面前,便只有这个世界的本质了。

行,人生如路,哪怕有那无数个岔口,我们也只能选择其一,一往无前。

我们行走,是为一种修行。

它使我们心静,很多时候,我们坐在窗台前,小雨淅沥,微风缓缓送入,一股清凉油然而生。

而到傍晚,暮日未落,星辰初降,踱步而出,小河缓缓流淌,我心若止水。

很多时候,我会在夜下行走,看车水马龙,桥头灯火通明,我知道,夜才刚刚开始。回想一天喜怒悲欢,我做错了什么,明日我该做些什么,一一计划。我喜欢夜的静,夜的安宁。

肯能与我心境有关,不爱运动的我独钟于漫步,早晨看日出云起。午后闲暇爱去商店逛逛,虽然不买些什么,走了一圈回家,坐在窗台静静读书。夜了,便出去逛逛,不管走到哪里,觉得该回家了,掏出手机,跟着导航摸回了家。

我就是这样一个随性的人,不爱拘束,却不爱打扰到他人。这是我的行走人生。

老子曾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在我看来,有了美便有了丑,有了善便有了恶,两者同时出现,那便也会同时消失,若我摒弃对于美丑善恶的观念,便不会有那么多因果是非了。

老子的话常常使我受益匪浅,我常常依照它来让我的心能若止水,不翻波澜。但却也常常只是接近,毕竟我不是圣人,我有我自己的路。

修行,不为了打杀,它除了能修身养性外,还能为我们的处世之道提供帮助。

人们都认同暴躁会误事,也知道它会伤身。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无论喜怒哀乐都会伤身,那么只有心静才能养生,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隐士。

不过话说回来,有一句话叫“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红尘炼心,历练红尘,才能使我们做到真正的心静,不为外物所动,我们磨光了棱角,润世圆滑,只要初心不变,哪管他人口舌?我们修行,为的是自己,不为他人。

从我们出生到死亡,一切只是一个过程,没有开始,没有结束,一切的开始只是为了结束,所以才有向死而生。一切的结束只为了新的开始,只有相同这一点,我们的修行才有了意义,没有人愿意整天生活在恐慌里。

这,便是老子所带给我们的智慧,一种大智慧。

好吧,最近在看《道德经》来着,表示很有感触,觉得自古学术不分家,殊途同归,何必争执,一较高下。——完稿于宇心斋

(本章完)<>

最新小说: 势不可挡 天歌·三生不负三世 都市医仙 天价萌妻 岂言不相思 我自地狱来 医妃倾天下元卿凌 重生之心动 都市风云乔梁叶心仪 望眼欲穿